第一章 接话茬<br> 罗·斯考伦和苏珊王·斯考伦是这样定义“接话茬”的:<br> 谈话模式中,有问时间,验证时间(对表)。例如:第一轮对话,有人以下边这个问题开始:“几点了?”我们就能够非常准确地预料到接踵而来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对话的内容。这样能够预测的对话顺序,语篇分析学家们叫接话茬。<br> 打招呼的话茬顺序,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都熟悉。走在台湾、朝鲜或香港街头,每天西方人碰到学生上学或者放学,他们都能听到问候:“Hello,how are you?”<br> 文化是有地方性的。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国家的文化由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亚文化构成。因为这些亚文化的存在,话茬在中国各地都有所不同,一代与另一代之间也不同。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同时,文化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人的话茬顺序也在变化着。<br> 20年前在中国,无论何时何地,有关问候的话茬顺序中,第一个人肯定会问:“您吃了吗?”即使没有吃饭,第二个人肯定回答:“吃过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问了。现在,作为替代,人们常说的是“您好!”<br> 两个熟人碰面,有时他们会用下面这些问题相互问候:“您在忙些什么呢?”“您干吗去?”“在哪工作呢?”一个中国人用这种方式问候一个西方女士或者男士,她或他常会感到惊愕,因为被问及私人问题,而感到气恼。然而,中国男女被问到以上问题时,他们就会老练地简要回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