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为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和山东日益严重的缺水状况,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工程设想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勘测、规划、研究,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为华北地区供应农业、工业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br> 东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东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经运河到天津。<br>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中线调水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长1246千米。<br> 西线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六省(区)。西线调水工程引水工程拟定从长江上游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克服施工难、气候差的挑战,穿过500多千米的巴颜喀拉山进入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br> 南水北调工程在2002年正式开工,预计在2050年全部完工后每年可解决3亿人口380亿到480亿立方米的用水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