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925201
  • 作      者:
    毕继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毕继万,湖北浠水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专著《跨文化非语言交际》(1999)、译著《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1991),编著《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2003)。发表有关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对比的文章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二语言教学教授的是跨文化交际,不能只教授语言交际,也要教授非语言交际。在第二语言国家的第二语言教学还不能忽视外国留学生的文化休克对语言教学的干扰,需要将跨文化适应教育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比较全面系统地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课堂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3.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3.1交际与文化
  关于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相关学科虽有不少研究,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西方的研究,按照伯勒尔(Burrell)和摩根(Morgan)的总结(1988),可以分为四类(four paradigms):应用派(Functionalist)依据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理论研究文化差异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探究文化与交际的因果关系;认知(释义)派(Interpretive)依据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anthropology and socialinguistics)理论研究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影响,着眼于理论认识的探索,重点探索言语群体内部的交际模式;人本主义评论派(Critical Humanist)探究的则是文化差异在教科书和大众媒体中的反映,研究社会角色变化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冲突;社会结构派(Critical Structuralist)将文化看成社会结构(Societal structure),研究的是大众文化语境和文化产业,适用于大众媒体。前两类与跨文化人际交往有关,也是我国当前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两个主要研究派别:应用派理论着眼于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实际作用和效果;认知派注重的是理论认识的探索和内在的文化意识与态度的修炼。
  3.2“跨文化交际”的界定
  “跨文化交际”现在是我国人们热议的名词和学者热心研究的课题,然而,对于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和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还有点概念混乱。我们相信,这种“混乱”在所难免,会得到迅速澄清,但需要相关学者的不懈努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第一节  文化、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交际
3.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4.跨文化交际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是架设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2.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中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三节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
1.“跨文化意识”的界定
2.跨文化意识的阻力
3.获取跨文化意识的过程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学习和研究的根本方法
1.国内常用的研究方法
2.对比分析的方法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根本方法
3.对比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
第二章  词语的文化含义与词语教学
第三章  礼貌的文化特征与汉语礼貌预言教学
第四章  思维方式的文化特征与第二语言教学
第五章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第六章  跨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教学
后记
参考文献
案例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