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还没出生时,我就承诺将来孩子出生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慈父”,不打骂孩子。如果是女孩子,我绝不动她一根手指头。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已践行了当时的诺言。我想,随着女儿的长大,我更不可能去打她。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忌用打骂等粗暴的方式,但并不等丁没有惩罚。俗话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尽管女儿深受我的宠爱,但也难免要受到我对她的惩罚。
记得女儿两岁左右时,一次我带她去逛超市,当她看到琳琅满目的零食时,便吵着这个要买那个也要买,从柜台上一会儿拿来海苔,一会儿拿来木糖醇……因为女儿还很小,事先没有跟她声明好,于是当时我就迁就她,给她买了几样。在回家的路上,亡羊补牢地教育起女儿:“以后去超市不能吵着买东西。如果要买也要爸爸妈妈同意才行,而且一次只能买一样……”由于当时女儿刚心满意足地得到了不少零食,止存兴头上,不管你提出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下一次再去超市时,女儿看到邯些诱人的零食,早已忘记她那天对我的承诺。于是,她又吵着这个要买那个也要买。我当时确实有点儿生气,但超市那么多人,如果不满足她,她肯定会在超市里大吵大闹。于是,我又一次地迁就了她。
第二天下午,我故意跟她说又要去超市,她当然也迫切地想跟着去,我觉得教育时机来了,便义正词严地告诉她:“因为你昨天在超市里吵着买很多零食,所以今天一定不带你去。”她就从凳子上跳下来,在地板上打滚、摔东西、大嚷大叫,但不管她怎样“大闹天宫”,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远去的背影。以后再带她去超市便吸取教训,事先讲明除了需要买的之外,她最多只能再买一样,而且要经过我的同意,否则就不带她去。几次之后,女儿逐渐适应了我定的这个“规则”。现在去超市,透过她的眼神常常可以看出她想要买的东西依然很多,但基本上不敢再随意吭声,实在想要的会拿在手上征求我:“这种可以买吗?”如果我不答应,她便会说:“爸爸同意的才能买。”话音未落,东西早已放在柜台,如此“良好表现”,那次惩罚“功不可没”。
这次“超市事件”,我并不是女儿初犯时就马上惩罚她,而是在“屡教屡犯”之后才不得已而为之;我不在超市“惩罚”她是因为超市是公共场合,不能让她“当众”受罚,免伤自尊;次日故意不带去超市,通过讲明原凶,既让她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又理解了不让她去其实不是跟她“过不去”,而是自己“为所欲为”的后果。
“惩罚”有时会让孩子产生如“怨恨”等不良情绪,做父母的既要遵守原则,又要讲究艺术,善于巧妙化解。这样才能:不仅及时纠正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又有益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贴士
这些教育细节,您注意到了吗?
我从教育女儿的实践中体会到:教育需要惩罚,但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
1.偶尔用之,要用在口头反复教育无效时,切不可频繁使用。
2.要尊重孩子人格,不伤害其自尊。
3.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
4.要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也就是说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惩罚她。
也许是因为性子急,也许是因为早已把所有的耐心给了学生,我这个自以为通晓儿童心理的母亲,竟然一直都在犯着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时不时地恐吓自己的孩子。
记得那时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很爱听我讲故事,每天晚上总是捧着一本故事书紧紧缠着我:“妈妈,我要听故事,我要听故事。”而那时,往往是我最忙的时候,我要洗碗拖地,我还要备课写教案,我哪有空啊,于是,我总是急急地讲一个就想离开,他却不依,依旧缠着我,于是我急,说:“再讲,再讲妈妈的喉咙就要流血了!”然后就看见那个小人儿,提着故事本悻悻离去。
最糟糕的还是早上。那时他已经上幼儿园小班了。每个早上他都要承受我气急败坏的吼叫声:“快点!快点!快点吃饭!快点穿鞋子!”“你再不快点,妈妈早读就要迟到了!你知不知道,妈妈迟到了要被校长罚站的!”可怜我的孩子,总是在一阵狼吞虎咽后,仓仓皇皇去学校。
展开
——王木春
我可能是一个在儿子眼里不错的妈妈吧。
我早就开始接受儿子的教育。他除了教我电脑帮我把一切电脑问题处理清爽,也教我很多,比如坚守规则即使没人看见,到教堂不许拍照就不可以掏相机出来,比如珍爱生命,不许掺假。
——赵克芳
儿子的快乐是我的快乐,儿子的忧愁是我的忧愁。“家教三十六计”、“家教孙子兵法”一直是我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为了成功育儿我博览群书;为了成功育儿我勤奋写作;为了成功育儿我好学好问。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成长得比儿子还要快,从以前的乖乖女变成研究女,疯狂阅读教育书籍,如饥似渴。一切的神奇源于母性的伟大。
——郑迎春
孩子是一本书,家长要真正地读懂并不容易。在家庭教育上,总怀着一颗平常心,和孩子做朋友,蹲下来和他讲话,疼爱而不溺爱,每一天都让孩子的心像装满幸福和快乐的小篮子。让他拥有健康的心理,自然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重点。
——陈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