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0566
  • 作      者:
    侯福志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侯福志,天津市武清区人,生于1964年10月。现任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地质学会、地名学会会员,天津市矿业协会理事。《中国国土资源报.法制周刊》特约顾问。自1986年开始,从事民国文献收藏和天津地方史研究。累计在《今晚报》、《天津日报》、《每日新报》、《中国老年报》、《天津老年时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球》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600多篇,其中有30余篇作品入选各类文集,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获部、市级有关奖励。负责主编《天津地质矿产工作二十年》一书,参与《天津老街道》、《天津百年中山路图集》、《天津市城市历史地图集》等书籍的撰稿或审定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作为作者的第一部文集,是20多年来从事收藏和文史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现。全部书稿包括报海觅踪、书刊旧影及津沽旧话3个部分,共计66篇文章,另配发图片150余幅(均为笔者藏品)。所有藏品绝大部分为天津民国时期的旧书、旧报,一些藏品存世稀少,有的还是孤本,并由《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首次披露。在民国时期,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工业重镇,其传媒事业发达,文化遗产丰富,因此,研究天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是以文学的笔触记述南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包括音乐、绘画、墙报活动,还有居住在芝琴楼上的女生日常起居情况的介绍等。另有一篇有关张伯苓与周恩来在重庆见面时的轶闻,是难得一见的史料。<br>    三是学术论文。刊载了著名教育家鲍觉民的一篇《中国地大物博之真相》,采用与美国对比的分析方法,从世界经济日益紧密的大趋势出发,对中国土地、人口、农业发展及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中国地大物博的“真相”。与今天人们对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的现状的认识如出一辙,并且其对中国发展的建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br>    《南开周刊》创办于1921年4月,是由《校风》改刊的。抗日战争期间一度停刊。1947年复刊。有关该专号的情况,《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曾有一篇《1948年的南大》的文章,提及过这样一段史实:《南开周刊》是在反内战运动时复刊的。是在极端困难和多方面压迫下苟延残喘的。首先是穷,第一号靠演戏凑钱付印的。其后每印一号总是临时想办法,这样苦撑了四号(其中第三、四号为合刊)。其次是外在的压力。这短短的四号中,它报道了报纸上所没有的东西,说了许多报纸所不敢说的话,这样也就遭到了统治者的嫉恨,故全天津市没有一家印刷馆敢于承印,使得第五号排好了竟印不出来,以致不得不就此停刊。直到1948年年初,才以油印的形式复刊。从这篇史料中,似乎可以肯定,复刊后的第五号还没有印出来就被迫停刊了,那么,这第五号又是如何面世的呢?<br>    ……
展开
目录
自序<br>报海觅踪<br>大公报》百年风云<br>益世报》五迁馆址<br>叶庸方与《天津商报》<br>《庸报》沧桑二十年<br>平民报纸《新天津报》<br>天津的《现世报》<br>发现《小说日报》报馆旧址<br>培养文艺青年的《东方朔》<br>抗战后天津复刊的第一份大报<br>林墨青与《广智星期报》<br>《北洋画报》风光无限<br>一份未见记载的津版民国老报纸<br>反映津沽世相的《醒华日报》<br>天津的老画报<br>鲜为人知的《广播日报》<br>七十多年前的《小说半月刊》<br>天津的一份轶报<br>主张抗战的《博陵报》<br>京津两官报<br>老天津的“时辰报”<br>张圭颖与《银线画报》<br>《新生晚报》六十年<br>刘霁岚与《天津评报》<br>独一无二的《天津午报》<br>《新星报》群星璀璨<br>书刊旧影<br>《家风》弥补《话柄》不足<br>鲜为人知的石印老年画<br>《全国铁路旅行指南》里的老天津<br>鲜为人知的《南开周刊》“南大介绍<br>专号”<br>喜得《前哨》创刊号<br>值得珍藏的一本同学录<br>六十年前的《耀华年刊》<br>《369画报》与老天津<br>记载雍阳旧事的《桑梓纪闻》<br>丁文江先生纪念号<br>张同书笔下之三角淀<br>珍贵的《铃铛》年刊<br>老天津的立体地图<br>六十年前的老戏单<br>安徽会馆百年史话<br>百年前的《天津拳匪变乱纪事》<br>津门发现七十年前的《小说月报》<br>难得一见的乡邦文献<br>溥仪在津生活的写照<br>梁启超最早的著作<br>渲染“黄色”的《星期六画报》<br>《津汇月刊》特大号<br>民国时期天津第一本综合性科普<br>杂志<br>一所历史名校的毕业年刊<br>津沽旧话<br>宫竹心与《东方朔》<br>张爱玲与蹦蹦戏<br>张相文与中国地学会<br>章士钊为天津《国闻周报》写稿<br>刘鹗与《天津日日新闻》<br>潘侠风与《天津游艺画刊》<br>给“混混儿”立传的津门作家戴愚庵<br>南开培养的女报人<br>刘云若的短篇小说<br>贾恩绂与地学“千字文”<br>影星胡蝶的沽上缘<br>章鸿钊笔下之天津矿产<br>评剧名伶花莲舫是武清人<br>日本人暗害赵天麟<br>报人李燃犀与津门旧俗<br>冯朋弟的《老白薯》<br>王襄与《河北博物院画刊》<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