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的听觉启发
小baby虽然不会讲话,但他的听力已然具备,他能从大人的对话中学得语言、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为他将来的沟通预作准备。
皮皮有一双骨碌骨碌转的大眼睛,和他的爸爸一样。
皮爸是我的第二个儿子,自从结婚娶了皮妈,后来皮皮又加入阵容后,日子变得更加有趣和忙碌。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四处演说,经常受邀上电台、电视节目的人,如何做到成为皮皮贴身保姆之一?还有,又如何从实际地参与教养,对“育儿经”有了新的领悟?
让宝宝“听”表演
皮妈是一个注重孩子身心均衡发展的好妈妈,早在怀孕期间,她已经认真阅读过许多育儿书籍。当皮皮出生后,她更是身体力行地和儿子互动。比如,她常用愉悦的声音和皮皮对话,她笑得咯咯作响,让皮皮感觉到放松的情绪空间。
记得当年我带养两个儿子时,虽然也是充满爱心和关怀,但似乎少了点。从容”,我习惯去催促,我难免不耐烦。如今,见识到皮妈的耐心,我决定从头学起。
每当轮到我照顾皮皮时,我总是有说有笑,尽管当时他只是刚出生的baby,我把他当成听得懂的小娃娃,我会对他说:“你现在刚起床,你对一切充满好奇心,你听,窗外有小鸟吱吱喳喳在唱歌;你听,床边有闹钟正滴滴答答在走路。哇!好棒哦!这里有好喝的牛奶正摇摇摇——啊——又摇摇摇,喝起来一定营养、可口又快乐。”
我一边讲,又一边表演动作,再加强声效。例如讲到小鸟时,我会嘟起尖尖的嘴,发出唧唧啾啾的声音,右手还把五根指头开开合合,仿佛小鸟正开口唱歌;提到闹钟时,我就把食指左右晃动,让皮皮感觉到规律而有趣的节奏;讲到牛奶时,奶瓶早已在他面前跳舞般地靠近了。
从刚出生时的喂奶过程到如今,我从不吝于开口出声,让他感到饮食时间的有趣,同时加上各种的表演,让他更清楚“听到”的意思。
皮皮的爷爷在带他出去走的时候,会指着新鲜的事物,告诉皮皮:“这是狗狗——”“这是猫咪——”“这是照相机,——camera——”……一边引起他的好奇,一边丰富他的声音。
小baby虽然不会讲话,但他的听力已然具备,他能从大人的对话中学得语言、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为他将来的沟通预作准备。
婴儿的听各敏度接近成人
根据专家的说法,“初生婴儿遇见突然大声时所表现两手抖动及呼吸急促反射动作,即表示初生婴儿已有听觉。此种反射现象称为莫洛反射(Mora reflex)。初生婴儿的听觉已相当完备,其听敏度(auditory acuity)已接近成人。”(《教育心理学》,张春兴著,台湾东华书局出版)
按照这样的说法,加上初生婴儿的视敏度(visual acuity)(对物体细部辨别的能力)较弱,适时适量地开发小宝宝的听觉能力,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听觉的启发来源包括了听音乐、鼓掌、口技、敲打、雨声、小鸟鸣叫、汽车引擎声、拍球声、吹口哨等,小宝宝要学习聆听、分辨、反应,其实最主要还是透过身旁相处的照顾者。在我们家里,皮皮有一台小型的CD收音机,他习惯去拍打、去按按钮。当音乐出来时,尤其是节奏清楚的儿歌或舞曲,他很自然地跟着手舞足蹈,大人在旁也是一起哼唱,一起舞动。
有时听到歌曲里有猫狗或小鸟的叫声,他也常眼睛为之一亮,指着收音机,跟着发出喵喵或咯(指狗)之类虽含糊却有趣的语音。
从声音建立正面身心
一般而言,照顾者所表达出的语词或声调,是丰富还是单调,是轻松还是疲倦,是镇定还是紧张,多少都会影响到宝宝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感受。
相信我们都希望小宝宝对周遭充满安全感,对世界充满好奇感,对自己也开始一点一滴地探索和接受。
这时,身为大人、身为照顾者的你,该如何开放心灵,并透过“语词”和“声调”建立起宝宝的灵敏听觉和自信心呢?
和婴儿沟通时的声音最好维持在α波的频率里。α波声调是一种温和、愉悦、不疾不徐的声音,不会因为高亢紧张而让孩子受惊害怕,也不会因为低缓无力而让孩子提不起劲。α波声调来自于照顾者,若能身体健康,生活步调不要太紧凑,也懂得情绪调适,脑波自然可以维持在α波状态(一秒/10~12周次),声调自然也能得到最好的呼应,当顺势开口时,受益最大的当然就是身旁的宝宝了。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皮皮成长到七八个月前还能安稳地躺在怀里吸吮牛奶,当时我很习惯望着他的眼睛,用笑嘻嘻的表情对他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宝宝,你现在正充满喜悦和感谢的心情,把牛奶一口一口慢慢地吸进身体内,因为你知道这样喝下去,对身体健康有帮助;而且你也喜欢这样的口味,感觉喝起来很顺畅,很愉快……”
如果碰到他把奶嘴顶出口外时,我试着为他轻轻拍气,或换个让他舒服的姿势,再把奶嘴顺势放入他的口中,接着告诉他:“你休息了一会儿,现在你决定继续把牛奶喝光,哦!现在只剩50cc了,不错,你表现良好,你一口一口又开始吸进牛奶了。”我试着在对话中提供皮皮接受正面的心理暗示。
在皮皮已经进入三餐随着大人一起进食的阶段,当他坐在婴儿车里,一会儿抓胡萝卜,一会儿咬花椰菜,照样可以听到他妈妈或我的鼓励声音:“哇!好棒,吃进去了,好好吃哦!这个叫做胡萝卜,那个叫做花椰菜,这里还有……”
我们深信适时地让“讲话声音有表情”“讲话内容有变化”可以增进小宝宝的食欲。你看,皮皮正拿着汤匙敲打餐车,他也在制造“音效”呢!
吴老师的温馨叮咛
启发孩子听觉的5招
☆第1招: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大人一边说,还要一边表演动作,再加强音效,孩子的听觉就被开发了。
☆第2招:让孩子接触丰富的声音,例如:音乐、鼓掌、口技、敲打、雨声、小鸟鸣叫、汽车引擎声、拍球声、吹口哨等。
☆第3招:和孩子沟通的声音最好维持在α波的频率里。α波声调(让脑波维持在1秒/10~12周次)是一种让孩子感到温和、愉悦、有安全感的声音。
☆第4招:大人和孩子对话时,要提供正面字句、正面信息,让孩子从小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5招:大人讲话声音有表情、讲话内容有变化。可以让孩子从小对声调、语言有灵敏的反应。
2 孩子的情绪引导
情绪的满足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小很自然地向周边的人索取关注和疼爱,而大人适时适量地回应正好衔接了baby的害怕和无助。
小宝宝会有情绪吗?需要从小做好情绪引导吗?
由于常在以EQ为主题的讲座上被询问类似问题,也因为当年在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曾有过不当的情绪处理,因此到了孙子皮皮日渐长大时,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情绪管理成了我们全家共同关注的课业。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皮皮刚满六个月时,有一天中午,皮爸从公司返家,由于急着进入卧室脱换衣物,因而忽略了趴在地板上的小朋友的感受。
这时的皮皮还不会爬动,更不会东奔西跑,因此当爸爸转身入内而不见身影时,他竟然情急地哭了。
“哭”应该是婴儿在这个时候最能表达的方式,幸好皮爸听到哭声后,警觉到自己的疏忽,于是赶紧走出来。有趣的是皮爸裸着上半身,还特别优先洗净左边的肩膀,说是要让儿子有个舒服干净的地方来依靠。哈!这时只见泪珠已滚到颊边的皮皮,温馨地躺在爸爸的怀抱里,脸也笑开了,他还用右手很有节奏地轻拍皮爸的后背,仿佛说:“爸爸,你做对了,这就是
看到一位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也不知道大人会有什么反应的baby如此真实地索取关心,身旁的我忍不住赞叹、也自我提醒——情绪的满足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从小我们很自然地向周边的人索取关注和疼爱,而大人适时适量地回应正好衔接了baby的害怕和无助,哪怕是刚进门的动作。为人父母是先和子女打个爱的招呼,还是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呢!
有些人生气时习惯跺脚,这是从何时养成的呢?最早一次又是为什么而跺?又为什么有人会持续到进入社会,还会对员工、对客户、对子女跺脚呢?
二○○三年八月二十二日,皮皮正好满一岁四个月,由于暑假大热天,皮皮想进浴室玩大澡盆的水,皮妈认为刚才已玩过一次而不答应,结果我见识到皮皮第一次发脾气。皮皮站在房门口走来走去,又甩转身子又跺脚的,他正在表达怒气呢!这时皮妈坐在客厅的椅子上,两个人相距约五步远,皮妈用坚定但温和的语调说:“对,我们现在不玩水了!”
皮皮这时还听不懂大人说话的意思,但是光看妈妈摇头,又不靠过去开门,他大约知道没有玩水的机会了,因此前后发了约一分钟脾气,后来知道再吵也没有用,于是跑向妈妈,寻求抱抱。皮妈这时仍坚定如山地坐在原位,不过她已笑开脸、张着双臂迎接儿子了。
接下来,皮妈没有继续教训儿子,也没有哕唆地解释为什么不能再玩水,当皮皮坐到皮妈腿上玩起唱儿歌的游戏时,他好像已经忘掉刚才的怒气了。
展开
——刘墉 著名作家
养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
养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
孩子有责任,父母才能够心安理得。大地皆学问,随时可以轻松幽默地学习。本书将协助大家找到良好的途径,特为之推荐,至感荣幸。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融汇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却又可以让人轻松阅读的亲子教材。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书中的案例完全来自于作者一家的现实生活。作者语言轻松活泼,宛如讲故事一般,不仅分享大功告成的快乐、更有教育过程中难免的一波三折和挫折懊恼,读来亲切且真实可信。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娟瑜老师的这本书是操作性非常强的点子集。家长们完全可以在发生“家庭战争”时查寻目录来找到解决办法。我开心地读此书的过程中,好象自己也和皮皮、皮弟共同在成长着,感谢娟瑜老师让我们这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长大。
——厍寅斌 腾讯儿童频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