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2024
  • 作      者:
    张俊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俊超,女,1976年10月生,教育学博士,高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院校研究及叙事研究。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江苏高教》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以我国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遵循质的研究方法中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路径,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深入高校青年教师的现实生活,通过“深描”,全面呈现青年教师在学术职业生涯初期的日常工作、生活图景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该书创造性地运用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场域理论,将中国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场域”,研究在这个场域中青年教师的在场状态。《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指出:现行的大学场域还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科层场域,其科层场域的运行逻辑扭曲了学术职业的本质,从而侵蚀了青年教师对学术追求的信念,抑制了青年教师的自由生长和自主发展。促使大学由科层场域转变为科学场域。营造一个符合学术职业发展内部逻辑的大学生态环境,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根本出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他写道:“在我的周围,我注意到青年教师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压抑在青年教师的心灵深处,无处释放,默默忍受。BBS教工版上,弥漫着一股绝望虚无的氛围,泪花里掩饰的轻笑.”“青年教师,本身是人才,又在培养人才,他们的艰难,最终还是会影响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的。”“我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引起更大的关注,关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境况。”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一发,立即被很多高校的BBS转载,回帖也很多,大多是表示理解、支持和同情的,在一些站点上还上了当日的BBS“十大”。①<br>    在很多人眼里,高校教师应是个众所期盼的职业,近几十年来,高校教师群体似乎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风光”、“体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社会各界如此广泛的关注。他们或作为专家频频现身各种媒体,就某些事件或社会现象高谈阔论,或光临政府的决策咨询会议为公共政策出谋划策;作家们纷纷把高校教师特别是教授当做自己笔下的主人公;税务部门把高校教师与其他垄断行业共同列为高收入的行业和群体……几十年间,高校教师经历了从“臭老九”到“穷老九”,从“穷老九”再到“富翁教授”、“社会精英”的变化过程。而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青年教师更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群体,他们往往拥有高学历(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年轻而富有创造力,除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外,还受好奇心、创造欲、上进心等强烈动机的驱使,学习兴趣浓、工作热情高、做事信心足。他们承担着大量基础的教学任务。
展开
目录
    序<br>    前言<br>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br>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br>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br>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聚焦<br>    第四节 重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br>    <br>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br>    第一节 研究方法<br>    第二节 研究抽样<br>    第三节 资料收集<br>    第四节 资料的分析与概念框架的建构<br>    第五节 研究效度<br>    第六节 成文方式<br>    <br>    第三章 场域游离:大学青年教师的在场状态<br>    第一节 生存还是发展:“青椒族”面临的第一命题<br>    第二节 教书育人还是“挣工分”:激情过后的无奈<br>    第三节 创新还是创收:金字塔底的奋斗者<br>    第四节 局外人与边缘人:管理决策的缺席者<br>    第五节 焦灼与无助:心灵荒漠中的独行者<br>    第六节 本章小结:客观位置与主观立场<br>    <br>    第四章 资本争夺:大学青年教师的入场突围<br>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入场券<br>    第二节 经济资本与启动器<br>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催化剂<br>    第四节 本章小结:资本不对称与学术资本化<br>    <br>    第五章 价值诉求:大学青年教师的出场抉择<br>    第一节 被迫出局的无奈退场<br>    第二节 多方权衡的择场主动<br>    第三节 边走边看的远距观望<br>    第四节 本章小结:市场法则与价值错位<br>    <br>    第六章 惯习潜沉:青年教师与大学场域的“共谋”与“再制”<br>    第一节 “背靠大树好乘凉”与“本土儿女”<br>    第二节 “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br>    第三节 “多年媳妇熬成婆”与“论资排辈”<br>    第四节 “圈地运动”与“非请勿入”<br>    第五节 “群体认同”与“单位依恋”<br>    第六节 本章小结:“没有指挥的合奏”与场域再制<br>    <br>    第七章 愿景守望:从科层场域到科学场域<br>    第一节 倒错的大学场域结构<br>    第二节 走向科学场域<br>    第三节 讨论与建议<br>    第四节 创新与局限<br>    参考文献<br>    附录1联系信件<br>    附录2访谈提纲<br>    附录3观察指南<br>    附录4一位青年教师在高校的艰难生存<br>    附录5访谈原始记录<br>    附录6晓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