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高等学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学校与社会融合度加大,与社会逐渐融为一体,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确立的阶段,其理性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特别是抗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无论是年龄还是心理、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他们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致性、传导性。他们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同时,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掌握的各种信息也比较多、比较庞杂。因而,虽然他们思想活跃、充满理想与抱负,但又易冲动而失去理性,这些特点使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和表现呈现多种多样:或因暴发传染性疾病引起学生恐慌、逃课;或因学生行为过激发生打架斗殴、砸烧物品;或因学生违反学校宿舍安全用电、禁用明火的管理规定酿成火灾;或因学生不堪学习、失恋的压力而自杀、自残;或因国际国内大事的诱发、学生与校方矛盾激化等原因造成学生聚众、游行、示威。高校的内外部因素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或大或小地威胁高校的发展,往往将高校推向一个难于控制的局面。
凡此种种,使得高校突发事件与一般的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