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带头学科加速更替、研发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科研团队已经成为世界各知名大学最具创造力的“科研组织细胞”。然而在中国的大学里,科研活动却长期处在“单兵作战”为主的状态,“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只是到近年来才得以推行。中国的大学应当如何迅速加强科研团队的培育,以便在科研上尽早赶超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重要课题。<br> 《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博弈论为思想指导,在阐明科研团队概念、组织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科研组织的现实,对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br> 首先,在探讨创新思维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者个体创新能力的数学模型。根据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成果诞生时的年龄分布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1)模型是有效的,且精度较高;(2)个体的核心知识储备随年龄按Logistic曲线增长;(3)个体的创新能力随年龄呈“钟形”曲线变化。本文在建模研究所获得个体创新能力函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导出了在两人合作的情况下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函数,从数量上阐明了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何以超越个人。<br> 其次,在理论分析和现实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的主要因素、及大学科研团队的生成条件和生命周期。在中国的大学里,要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业绩,就必须抓住团队内部沟通、团队角色匹配、学术带头人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工作;要促进科研团队的生成,就必须消除院系组织壁垒,改善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革新成果署名方式,健全团队分配制度;要促进科研团队的成长发展,就必须尊重其发展规律,分阶段、个别化地开展科研团队培育工作。<br> 再次,在博弈模型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大学科研团队生存发展的分配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归属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的理想模式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敏捷性的体制改革举措。如果中国的大学能够切实解决科研体制上的现存问题,创设适宜于大学科研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制度体系,将极大地焕发大学科研团队的生机活力。<br> 最后,《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大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以创造人生、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人文精神建设,加强以学术批判、实事求是、创新超越为主要内涵的科学精神建设,以及加强以携手共进、学术民主、见利思义为主要内涵的协作精神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科研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