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载体。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语言是最生动、最丰富而巩固的一种联系,它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各代人民联结成为一个伟大而富有历史意义的、生气勃勃的整体。语言不仅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生命力,而且它正是民族生命的本身,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日本著名文化学家岸根卓郎在《文明论——文明兴衰的法则》中说“放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毁灭文明)的捷径”。由此可见,重视母语教育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各国都把本国语言教育放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位置。
在上千年教育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普通教育内容的源泉只有几种:科学、宗教或伦理、母语和外国语,再加上体操。古希腊、古罗马贵族子弟从七岁起便被送入文法学校,学习所谓的“三艺”,即文法、修辞和逻辑(辩证法)。当时的贵族统治者认识到,要使自己讲话更具有说服力、号召力,必须研究语言、思维和口头表达,才能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更好地争取群众。
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倪文锦
本书对我国深入进行小语教学改革,诸如正确处理学理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实践与语文知识的关系,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解和运用的关系等,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吴立岗
本书通过对国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发现一些共同的课程理念,如语文课在文化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母语课程所体现的语言功能乃至文学功能;强调母语学习在人际交流和沟通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总结了中外小学母语教育存在的多方面的差异,如课程形态、课程目标取向、教材建设上的差异,等等。及时地为我们提供了国外小学语文教育的丰富资料,为我们打开了眼界,开拓了思路,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戴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