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五辑,麻雀学校的春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51264
  • 作      者:
    黄旭,张文质主编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麻雀学校的春天》是明日教育论坛总第45辑,主要内容包括:愿我亮起肯定的光芒、校园的民主童话、书法课“向自己学习,字就能越写越好”、上学在别处:似曾相识的教育“美丽新世界”、过去的教授、当中文遇见英文等等。
展开
精彩书评
    能够一次性刊登两万字长稿的杂志几乎没有,《明日教育论坛》的“年度教师”如此大手笔,竟然将如此大篇幅给了基层的普通老师,这对于真正民间的、草根的教师来说是多大的鼓舞!
    ——孙明霞【山东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老师】
    
    假期里回了建阳,在新华书店看到了《明日教育论坛》,将31和32期买下了。回来后,同事说,这杂志很好。我说,很耐读,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
    ——慕之【老师】
    
    在阅读《明日教育论坛》时,随处可拾到精妙绝伦的好句子,心中的喜悦很想与同处在艰难跋涉中的朋友们分享。《明日教育论坛》——一本令我脱胎换骨的教育“羊皮卷”!
    ——李华【中学老师】
    
    每一辑《明日教育论坛》都有打动人心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有介绍异域教育现状的随笔,亦有教授们的高论,更有在一线的中小学老师的心灵剖白。所有的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那些针对中国教育难局,引入国外基础教育的案例,再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我看了,每每有启示。
    ——余岱宗【大学老师】
    
    前些天我回福建长汀老家,在一个教育书店里找到这套书的第29~ 36辑,爱不释手。看了后,极其震撼,觉得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清鲜,这么生动,这么真实,这么直言不讳、直抒胸臆的好书了。我觉得,这套书就像是一位等了我很久的温厚的长者,特意在这个时候给我送来—份安慰。在四天的旅游过程中,所有的空余时间我都是在《明日教育论坛》的阅读里度过的。
    ——胡必春【广东顺德的小学老师】
    
    《明日教育论坛》从书脊的设计来看它显得有些不够协调,与其他的书籍相比它也显得有些薄了,但一排整齐而列,又放在书店较为醒目的地方,…仿佛也暗示了这份读物的命运:它一直坚持做出“大教育”的味道出来,一步未离教育和文化的“战壕”,一路走来,似已浑然忘我,只想着替读者选出可读可议的文章,特别爱听到读者那句“先读为快”的赞语。
    ——赵游【杂志编辑】
    
    邮购了《明日教育论坛》,真有相见恨晚之感,真没有看到过编得这么好看的教育杂志。好友读到时说,就像当年读金庸武打小说一样痛快。确实,拳脚的交锋背后该是思想的交锋。
    ——风语【福建连城的小学教师】
    
    相信所有收到的人都会肃然起敬和喜爱。
    ——安琪【诗人】
展开
精彩书摘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蔡元培先生就在《教育独立议》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新教育》第4卷第3期,1922年3月版)蔡氏的教育理念,既秉承了孔子“君子不器”的传统价值,又对西方现代大学的制度精神有所借鉴,如他所言,这是一种“超然的”、“远效的”教育观。
    蔡元培之“教育独立”的主张,不可谓不远大恢弘,可惜的是,近百年的历史证明,“教育独立”之理想,早成吹弹可破的“肥皂泡”与永远“在水一方”的“乌托邦”。
    中国现代教育的“败相”在民国后期便已初露端倪。1934年,亦即蔡元培提出此观点的12年后,胡适便不得不拈出“教育破产”一说,并对当时教育之积弊予以清算。他所分析的“教育破产”之原因有五:一是教育界自毁信用;二是“教育的政治化”;三是学校的“营业化”;四是高等教育的机关太多;五是“粗制滥造的毕业生骤然增多了”。有此五弊,遂导致“粥少僧多”、“子弟拿着文凭寻不到饭碗”的混乱局面。我们把这五条和今天的教育现状一对照,就不难发现,原来百年教育改革史竟然是“老猫枕着锅台睡——辈传一辈”。“教育改革”,这个喊了近一百年的口号,如今听来更像是“教育挽歌”。君不见,在当代老百姓的人生字典里,教育已经和医疗、住房一起,成为压在人们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了。抚今追昔,能不兴叹!
    胡适给当时教育所开的药方是——“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他说:“愈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的方法只有用全力扩大那个下层的基础,就是要下决心在最短年限内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表面上看来,胡适的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现在确实“基本实现”了,但是,中国教育骨子里的“膏肓之疾”,实际上是愈演愈烈,几至“回天无力”。胡适当年曾天真地设想:“人人都受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自然不会做游民了。”而反观现状,别说小学毕业生,就是中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实在也难免成为“游民”之虞!
    ……
展开
目录
一种关注 
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 

视点聚焦·教育之声 

话题:麻雀学校的春天 
一群老师的观察点:小小学校,一点思考 
一个老师的“麻雀学校”:孤独站在这个讲台 
一些学生和老师的时间表:找快乐 
谁在小校能过好日子 

年度教师 
愿我亮起肯定的光芒 

报道与争鸣 
校园的民主童话 
北京课堂里的政治讨论 
欧美电影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基于精英的教育与以精英为培养目标的教育 
大学的希望在哪里 
如何看待政治课教学 
叛逆教育真实写照 

课程研究·解读 
闽教书香·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教育和中小学教师(三) 
学人论坛·知识比较简单,心灵的开发却是很难 
课堂解读·“向自己学习,字就能越写越好。”
心灵家园·上学在别处:似曾相识的教育“美丽新世界” 

域外观察 
新加坡教育,只为在筛子里留下大石头? 
前工业社会的希望——印尼尼亚斯的教育 

后随笔时代 
杏坛手记·过去的教授 
杏坛手记·杏坛的诱惑 
民间语文·短途 

编辑推荐手札 
当中文遇见英文 
故园无此声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