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295178
  • 作      者:
    陆菁主编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把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候诊案例”中呈现出来,对这些似曾相识的案例进行剖析诊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提供若干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然后提出若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对策性建议,达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案例三中;化合价概念的教学在新课程中已淡化,教材将化合价放在离子之后成一独立课题,虽难点分散,但人为拆开了“化合价”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联系,同时为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化合价是如何确定的。教学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人手,逐步深入分析,最终引出化合价和化学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离子所带电荷数、化合价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有联系的,’而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价又是密切相关的,加深了学生对“化合价”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联系的理解。因此,学习不要死记硬背,要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掌握知识。
    在案例四中,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不是采取传统的知识罗列形式,而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演讲形式,这样更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复习不再枯燥乏味。更值得赞赏的是,教师通过评判物质间有无“侵权”行为,帮助学生自主发现物质间的联系,将单一知识串成线再连成网,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将知识网越织越大,让知识像树一样慢慢生长,从小幼苗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在案例五中,由于教材中与“碳、氧”元素有关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有coz与0z的性质、制备、检验,自然界的碳氧平衡及实验中的设计与评价等,这些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章节,如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串成一条线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呢?教师对此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以“自然界中COz产生0z的消耗一自然界中O。产生C0。的消耗一自然界的碳氧循环和平衡”为主线,层层递进,逐渐展开复习和知识的建构,从化学与社会笙活的结合点人手创设情境,将问题的探究、实验的设计、知识点的复习穿插其中,做到“于细微处探秘,在综合中建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建构系统知识的能力,有效地达成了三维目标。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呢?
    1.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三序结合和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升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教材是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者合理结合的原则来编排的,即知识体系建立在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之上,它是培养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载体,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石。教师若要明确学生每一个知识增长点所在,就必须自己先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要重视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哪些运用和发展。如人教版教材体现了0和C物质这两条非金属知识主线和一个金属体系,两条非金属主线几乎贯穿了整套教材,其中第二单元是0知识最集中的章节,第六单元是碳物质最集中的单元。教师应该从达成三维目标出发,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前后呼应,统筹安排,不断寻找新知和旧知的结合点,在探究中巩固和发展这两条非金属知识主线,从而加快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展开
目录
[话题一]教材使用
1.1 如何分析教材和把握教材/002
1.2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007
1.3 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011
1.4 如何把握不同内容的教学特点/016

[话题二]教学设计
2.1 如何备好学情/022
2.2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028
2.3 如何精心预设促使有效教学生成/032
2.4 如何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036

[话题三]情境导课
3.1 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化学问题/042
3.2 如何设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047
3.3 如何以探究实验有效导入新课/051
3.4 如何明确目标,引发学习动机/056

[话题四]组织教学
4.1 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语言/062
4.2 如何设计结构化的板书/067
4.3 教师如何有效地讲解/072
4.4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指向性/078
4.5 如何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082
4.6 如何有效组织实验探究教学/087

[话题五]指导学习
5.1 如何组织自学与自主学习/094
5.2 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与能力/099
5.3 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预习和复习的能力/103
5.4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108

[话题六]现代信息技术
6.1 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活化文本/114
6.2 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嫁接/119
6.3 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体现实验探究过程/123
6.4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128

[话题七]课堂学习评价
7.1 如何进行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134
7.2 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138
7.3 如何在表现性评价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42
7.4 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146
7.5 怎样进行作业与练习的讲评/150
7.6 怎样增强试卷讲评的有效性/154

[话题八]教学观察与研究
8.1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160
8.2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164
8.3 如何构建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1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