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验室安全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13390
  • 作      者:
    姜忠良[等]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实验室安全基础》针对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全面讲述实验室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防治原理、防止措施、安全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全书共分10章,第1章讲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类型、典型事故等;第2章讲述火灾、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理论;第3章讲述火灾的防治;第4章讲述疏散、逃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5章讲述电气火灾和电击伤害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第6章讲述化学品的使用安全;第7章讲述气瓶和压力容器的安全;第8章讲述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安全问题;第9章讲述实验室常见的机械、粉尘、噪声、微生物等安全问题;第10章讲述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全书内容广泛、新颖、实用性强,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企事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气瓶在运输、储存中必须佩戴好瓶帽,如无用户特殊要求,按规定一般应配制固定式瓶帽。
    (2)瓶阀
    瓶阀是气瓶的主要附件,其作用是控制气体的进出。
    我国气瓶瓶阀的标准有七种:即GB 7517—1998液化石油气瓶阀,GB 10877氧气瓶阀,GB 10879溶解乙炔气瓶阀,GB 13438—1992氩气瓶阀,GB 13439~1998液氯气瓶阀,GB 17926—1999压缩天然气瓶阀。
    按其结构,瓶阀分为销片式、套筒式、钩轴式、针形式、隔膜式和球压式等种类。
    (3)安全装置
    气瓶的安全装置主要有爆破片、易熔合金塞、弹簧泄放装置、复合式泄放装置等,其作用是:当气瓶的压力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安全装置可自动爆破或开启,使瓶内的气体泄放出,从而降低气瓶内气体的压力,防止气瓶爆炸。
    气瓶是否应该设置安全装置,在科技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设置是有益的,有人认为设置是有害的。世界各国做法也各不相同,我国目前还处于试验论证阶段。
    (4)防震圈
    防震圈是指气瓶上两个套在瓶体上部和下部的橡胶圈,其主要功能是使气瓶免受直接冲击。气瓶是移动式压力容器,它在充气、使用、搬运过程中,常因滚动、震动而相互碰撞或与其他物体碰撞,这不但会产生伤痕或变形,甚至还会导致物理性爆炸。防震圈还可以保护气瓶的漆色标志,可以减少瓶身的磨损等。
    防震圈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25~30mm,其套装位置一般与气瓶上、下端部距离各为200~250mm。
    6.气瓶的颜色标志
    气瓶的颜色标志是指气瓶的外表颜色、字样、字色和色环。其作用有二:一是气瓶的种类识别依据,即通过不同的颜色标记能非常明确清晰地从气瓶外表迅速辨别出瓶内气体的性质(可燃性、毒性),避免错装和错用;二是防止气瓶锈蚀。
    (1)颜色标志
    气瓶的颜色标志,应符合GB 7144~1999气瓶的颜色标志要求。实验室常用气瓶的颜色标志见表7—4。
    (2)字样
    字样是指气瓶充装介质的名称、气瓶所属单位名称和其他内容的文字标识。介质名称一般用汉字表示,小容积的气瓶可用化学式表示。除表7—4所示的字样外,还应包括其他安全或使用注意事项,例如,溶解乙炔气瓶上的“不可近火”等。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实验室与安全
1.1.1 实验室的功能
1.1.2 实验室安全
1.1.3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危害
1.2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类型
1.2.1 火灾
1.2.2 爆炸
1.2.3 电击
1.2.4 中毒
1.2.5 其他安全事故
1.3 实验室安全事故实例
1.3.1 火灾
1.3.2 爆炸
1.3.3 中毒
1.3.4 其他事故
1.3.5 事故原因分析
1.4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程概况
1.4.1 课程目的
1.4.2 内容
1.4.3 教学方式
思考题

第2章 火灾、燃烧与爆炸
2.1 火灾
2.1.1 火灾发展的过程
2.1.2 火灾种类
2.2 燃烧与火灾
2.2.1 燃烧
2.2.2 燃烧的类型
2.2.3 燃烧的形式与过程
2.2.4 燃烧理论
2.2.5 燃烧的产物和后果
2.3 爆炸
2.3.1 爆炸
2.3.2 爆炸性混合物与爆炸过程
2.3.3 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2.3.4 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程度
2.3.5 爆炸与燃烧的比较
2.3.6 防爆理论与防爆技术措施
思考题

第3章 防火与灭火
3.1 防火
3.1.1 防火基本理论
3.1.2 防火技术措施
3.2 灭火
3.2.1 灭火方法
3.2.2 常用灭火剂及灭火器
3.2.3 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2.4 火灾人工报警
3.2.5 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思考题

第4章 火场疏散与逃生
4.1 火灾现场
4.1.1 火灾现场的特性与危害
4.1.2 火灾现场烟气的流动特点
4.2 火灾时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
4.2.1 火灾时人的心理特性
4.2.2 火灾时人的行为特性
4.3 火灾现场人员的疏散
4.3.1 疏散方法
4.3.2 安全疏散注意事项
4.3.3 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方法
4.4 火场逃生与救人
4.4.1 火场逃生
4.4.2 火场救人
4.5 火灾现场的安全设施和救生器材
4.5.1 安全导引设施
4.5.2 安全疏散设施
4.5.3 避难层、避难间和楼顶平台
4.5.4 安全救生器材
思考题

第5章 电气安全
5.1 电气火灾
5.1.1 电气火灾的火源
5.1.2 电气火灾的起因
5.1.3 电气火灾的特点与危害
5.1.4 电气火灾的预防
5.2 电击
5.2.1 直接电击与间接电击
5.2.2 电击电流的生理效应
5.2.3 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
5.2.4 直接电击的防护
5.2.5 间接电击的防护
5.3 高校实验室常见电气事故及其特点与防止措施
5.3.1 高校实验室常见电气事故
5.3.2 高校实验室电气事故的防止
5.4 静电安全
5.4.1 静电的产生
5.4.2 静电的危害
5.4.3 静电的防止
5.5 雷电安全
5.5.1 雷电的类型
5.5.2 雷电的危害
5.5.3 雷击的防护
思考题

第6章 化学危险品安全
6.1 化学危险品
6.1.1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6.1.2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
6.2 毒性物品
6.2.1 毒性物质的类型
6.2.2 毒性物质的有效剂量
6.2.3 常用化学品的毒性
6.2.4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
6.2.5 中毒的症状
6.3 化学品毒害的防止
6.3.1 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6.3.2 采用危害小的制备工艺
6.3.3 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6.3.4 通风排毒
6.3.5 燃烧净化
6.3.6 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6.3.7 剧毒药品的安全管理
6.3.8 化学毒品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6.4 中毒的现场抢救
6.4.1 抢救现场准备
6.4.2 现场抢救
6.5 化学危险品的环境污染
6.5.1 大气污染
6.5.2 水污染
思考题

第7章 气瓶及压力容器使用安全
7.1 气瓶使用安全
7.1.1 瓶装气体
7.1.2 气瓶
7.1.3 瓶装气体的主要危害
7.1.4 常用瓶装气体的主要性质与危害
……
第8章 辐射危害与防护
第9章 实验室其他安全问题
第10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