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60位巨人看未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86064
  • 作      者:
    (美)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 (美)比尔?阿德勒(Bill Adler)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60位巨人看未来》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全球企业战略布局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有些已经应验,而更多的正在或即将发生。<br>    关于未来,你不可不知的一切。<br>    面对急剧变化的未来,你必须更有远见!我们今天该怎么做,才能在下一个50年的竞争中胜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元首、未来学家透露将来世界之种种玄机!
展开
作者简介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新闻访谈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被称为“电视记者界的巨人”、“新闻怪杰”。从事记者工作长达60多年。华莱士善于处理最具争议性、危险性的题材,他采访过的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卡特、福特、尼克松,伊朗领袖霍梅尼,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约旦国王侯赛因以及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等等。在他68岁对邓小平进行采访时,还曾向邓小平讨烟抽。<br>    作为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曾采访过无数的名人,包括全球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而此次,他对在各个领域里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巨人进行采访,让他们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未来50年,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从而,结集成此书。
展开
内容介绍
    《60位巨人看未来》是一本关于未来世界最为权威、最为详尽的说明书,未来很近,就在书中。关于未来50年将要发生的那些事儿,你当然要知道!因为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看得比别人远,因此动作比别人快!不要说你不想成功,即使你不想,也不要阻止你的子孙后代这么想。<br>    《60位巨人看未来》将会使你看清未来,从而做好今天的准备。<br>    60位当今最有思想的人物,给出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构想,一个人就是一个未来,60个拼图构成了未来50年后的全新世界。这60位巨人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元首以及国际性组织的领袖等。<br>    了解趋势、预知未来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并非对未来进行一般意义上的预测,书中的预言者也和你我一样,关注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因新知识、新技能的应用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的50年是良辰美景还是恶劣残酷。不同的学者给出了或积极乐观、或消极严峻的结论。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透过此书,我们将找到那些促成良性变革的动力。<br>    ——北京奥运主场馆工程设计者奥雅纳(北京)公司总经理  萧锡才<br>    追求完美是人类的永恒宿命。我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完美就是人们面对优秀事物时发自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反应。<br>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胡泳<br>    “中国+印度”(Chindia)或者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中国)有可能担当起领导国际社会的重任。<br>    ——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韩国前总统  金大中<br>    在千年的头20年里,那些设法开拓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国家和企业将茁壮成长,新一代跨国公司的基地将在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br>    ——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  瓦利·穆萨<br>    在2050年,全球粮食和饲料需求可能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75%;如果大量的粮食和饲料被用来生产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这一数字还可能更高。<br>    ——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绿色革命之父”  诺曼·布劳格<br>    未来50年后,人类寿命有望突破100岁,健康护理工作将从现在的医师办公室转移到病患者家中进行,并辅以“PM”(即个性化药品)以资服用。<br>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艾哈迈德·泽维尔
展开
精彩书摘
    大未来第一象限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人脑的未来<br>    1  未来的生活方式<br>    温顿?瑟夫是Google的副总裁。人们常称他为“因特网之父”,他曾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以及美国“国家技术勋章”。<br>    未来的生活方式<br>    现在,我们到了2058年地球北半球的春天。地球已经繁衍生息了超过110亿的总人口,人类已经在火星建立了新兴聚居地,并在土卫六建立了科学前哨基地,当然,前边的110亿人口暂不包括这些基地所承载的人口。全球变暖局势已经给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人们不得不搬迁到内陆地区。许多地标性建筑已经——或几乎已经——淹没于茫茫大海,全球海陆地图也跟着做出调整,甚至有些地区的海岸线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全球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淡水危机,海水淡化产业遂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业门类。在石油管道曾经纵横交错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淡水输送管道;在运油巨轮曾经乘风破浪的地方,取而代未来的生活方式之的则是运水巨轮。我们已经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风能及核能,如此方可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全球电网已经完成一体化,通过这张电网,电力过剩地区可以向电力紧张地区送电,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安排不同的能源需求。白炽灯具已被淘汰,仅仅在博物馆有所展出,人们使用高科技固体发光设备取而代之,这些设备内置微处理器,由程序驱动,发出的光五颜六色,并能射出不同图案——有些设备甚至还可以随着音乐或其他参数的变化发出摇曳生姿、幻化万千的光芒。地球上所有的建筑物、交通工具、机械器具以及人类个体都已交织在网络空间上,感应系统能洞察一切,像x光照射一样捕捉任何信息。世界处在全球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监测、设定并控制的模型下,信息共享和信息挖掘能使人们感知世界的任何动态变化。<br>    远程呈现技术已经炉火纯青,搜寻跟踪机制以及远程呈现机制已经久经考验,人们可以在约定的虚拟世界中“见面聚会”。以前相当.原始的虚拟交流模式已被淘汰,现在,人们可以在虚拟网络中实时看到对方的所作所为,十分逼真。人类已经实现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融合贯通。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上探求所有知识,因为这些虚拟空间提供的信息已经和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学生们做虚拟实验时,他们可以从远程端的真实实验中获得数据。<br>    纳米技术使许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从人造肌肉到治愈眼球、脊柱疾病所需要的微型组织。纺织品能根据不同环境而不断进行适应调整。日常用品,如厨房用品或餐具器皿,使用后将被分解,待其中的食物残渣被过滤干净后,它们将被重新组装成日常用品,因此,洗碗机已沦为博物馆展品。人们使用建筑物时,它们将会感知环境条件的变化,并自动做出相应调整。当然,人类现在还无法做到心电感应,但是只要把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输入纳米构造仪,它便会如实复制出该物体。<br>    温顿?瑟夫<br>    高能物理学以及宇宙学已经合并成一个学科,我们发现“希格斯场”(Higgs field)已经许久,同时还探测到了产生“希格斯场”的粒子。我们已经知道质量以及惯性的产生原理,科技小说家爱德华?E?史密斯(Edward E.Smith)曾虚构的“惯性抵消推进器”(inertialess drive)现在也即将被制造出来。与此同时,50年前用来连接地球和火星的星际因特网(Interplanetary Internet)已被不断深化拓展,人类还渐渐制造了不少经久耐用的探测飞行器,并执行了许多与附近星球相关的空间任务。人类还计划在10年内到达毗邻星(Proxima Centauri)。我们已经发射了许多绕日飞行的激光干涉接收器,它们已经构成一组卫星群,足以接收到人造探测飞行器到达遥远外太空的星球轨道后所送回的各种信息。<br>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任何语言进行交流,同声传译总会自动进行;对于这点,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即使参与讨论的人为数众多,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也毫不费力,当然,其前提是任何时候只允许一个人讲话。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直接对家里和办公室里的设备喊话,无处不在的因特网会把我们的话语转化成各项指令,也会对我们的问题给出答案。当然,人们仍然无法广泛接受自言自语的行为方式。<br>    目前,人类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或多或少地与信息处理有关,因为全智能或半智能机器已经承担了所有体力工作。21世纪早期的人们将会难以理解21世纪中期出现的工作,如同向20世纪50年代穿着灰色法兰绒套装的人解释什么是“网站管理员”一样困难!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网上的海量信息,也可以通过越来越先进的分析软件研究这些信息,因此,人类实现科学进步和科学发明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我们仍然在谈论计算机终将获得人类智能的可能性——或许,它们终将成为人类的接班人、地球的主宰者。<br>    2  克雷格?纽马克<br>    克雷格.纽马克堪称互联网的开拓者,他一马当先地创建了著名的免费社区网站——Craigslist)c,<br>    来自未来的博客飘<br>    现在的这些孩子,完全不理解当今生活有多么幸福。要知道,当我第一次使用计算机系统时,我还不得不自己进行人工的二进制转化。(严格来说,我当时使用的还只是穿孔卡片)。<br>    现在,计算机已经无所不在,它和我们的关系几乎亲密无间,我们也认为这完全理所当然。为了获得宽银幕的视觉效果,有些人喜欢在体内移植物理设备,有些人喜欢使用隐形眼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都是无线设备,人体活动产生的动能就可以为其提供能源。一些人——包括我在内——喜欢高科技,但无论如何,人们仅仅把这些高端技术作为提高生活水准的工具。<br>    克雷格?纽马克<br>    人们常常忘记,因特网早在500多年前就被一个叫约翰尼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的人发明了。然而,在早期著名的博客作家出现前,他的技术仍然未被重视。这个博客作家就是马丁?路德(Maxtirt Luther),他首次将古藤堡的印刷术成就于一项杀手级应用,即宗教改革运动。<br>    通过这项技术,人们可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弱势群体或中间群体可以从中受益。其中之一也是博客作家,他就是约翰?洛克(JohnLocke),促成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br>    2008年,许多博客作家开始维护美国宪法的尊严。人们已经忘记了那年发生的转折性事件;普通市民成为业余记者,披露了许多腐败丑闻,随后,主流媒体才跟着开始报道。这就是美国人民利用“国会百科”(Congresspedia)实现辅助管理国家的开端。2008年以前,历史一直都是由手中握枪的胜利者来书写的。而从那一年开始.客观的历史将被逐一记录在维基百科上。<br>    使我感到意外的是,大多数人们——他们几乎都是温和主义者——对狂热人士感到厌倦,他们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并开始运作一些事情。就像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曾经说过的一样,极端主义者已经受到多方关注,因为温和主义者准备有所行动了。<br>    这就是温和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实现和平的原因所在,通过“同呼吸共命运”②组织,他们控制了和平进程,达成了谅解。<br>    对了,我还得去做“瑞粒治疗”,现在得走了,要不就得迟到。通过这种治疗手段,我将永葆青春,即使我到了100岁,我的容颜也只有50岁。<br>    嘿!小捣蛋鬼们,快走开!别在我家草坪上打闹!<br>    3  雷?库兹维尔<br>    雷?库兹维尔是一位发明家,他的发明包括盲人阅读器(print-to-speech reading machine)和文本—语音合成器(text-to-speech synthesizer)。他入选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还是勒梅尔森—麻省理工学院奖(Lemelson—MIT Prize)——全国最重大的发明与创新奖项的获得者,他还得过科技领域的国家最高荣誉——国家技术勋章。他最新的一本书是《奇异点正在临近,当人类超越生物》。<br>    指数级加速度的技术进步<br>    “你不能预言未来”是人类最基本的智慧。其实,这句谚语放在某些特定领域还是正确的。信息技术的大体前进轨迹显然是可预言的。过去一个世纪里,计算设备的价格效率一直以令人瞩目的速度上升看,这最早要上溯到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设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或大萧条,不管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这一切均未能阻挡一发不可收拾的技术前进步伐。我将此称为“加速法则的回归”,它并非仅局限于电子设备,而是能适用于任何可测度信息量的技术领域。例如,基因定序的成本每年下降一半,目前已从1990年的l0美元每碱基对滑落到1美分。大脑扫描的空间分辨率每年会翻倍(以三维数据量来测算),大脑的数据量每年也会加倍。通信技术的成就还包括互联网——以许多种不同方式来衡量——每年也呈倍增的发展趋势。<br>    信息技术指数级前进的结果是进步本身的加速,根据我的模型其速率每10年会翻倍。虽然那些有深度的观察者并未将此纳入对未来的考虑之中。我上次被问到关于未来50年的看法,还是在一次由《时代》杂志组织的一次名为“生命的未来”的会议上,那时正值人类发现DBA结构15年之际。在那场会议中,除了我和另一位演讲者(比尔。乔伊)外,其他人均以过去50年的固有模型来看待未来50年。还有DNA结构的一位共同发现者詹姆斯?沃森,他预言在未来50年,将出现能使你尽情饮食却不会增加体重的药物。对此我回应道:“吉姆,在动物身上通过抑制脂肪胰岛素受体基因,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今有多家制药公司正试图将该研究结果引入人类身上。在10年内我们便可见分晓,而不必等上50年。”<br>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I世界的未来在于中国  提姆·马克011<br>推荐序Ⅱ你,就是未来的创造者  林永青013<br>前言017<br><br>大未来第一象限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人脑的未来<br>1未来的生活方式  温顿·瑟夫020<br>2来自未来的博客  克雷格·纽马克023<br>3指数级加速度的技术进步  雷·库兹维尔025<br>4写于2058年的日记  钱德拉塞卡尔·斯柏克·纳拉延031<br>5纳米技术:脑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理查德·瑞斯塔克034<br>6科学将如何改造人类社会  杰拉德斯·图夫特038<br>7机器人都到哪里去了  广濑茂男042<br>8警示、忧虑及对领袖人物的召唤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046<br>9人类知识如何增长  莱曼·佩奇050<br>10人类探索永无止境  约翰·C·马瑟053<br>11人类进步突飞猛进,何物能始终如一  艾哈迈德·泽维尔056<br><br>大未来第二象限之——生物学、医疗及人类基因的突破<br>12医药革命  弗朗西斯·柯林斯062<br>13前方有什么:“数字不会说谎”  克里斯汀·德迪夫065<br>14不再有心脏病  刘易斯·伊格纳罗069<br>15精神疾病的末日  埃德温·富勒·托里073<br>16西蒙·卡普兰未来的一天  阿瑟·卡普兰075<br>17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理查德·A·克拉克077<br>18在波丽安娜(盲目乐观)国的风力农场  彼得·多赫蒂083<br>19医疗模式变革  伊莱亚斯·瑞尔霍尼087<br>20一个没有乳腺癌的世界  南希·布林克尔092<br>21脑疾病患者的希望  史坦利·布鲁希纳097<br>22一名医生眼中的未来  维克托·西德尔101<br>23我滑过时的风景  约瑟夫·布莱恩特105<br>24澳大利亚的一个星期二  巴里·马歇尔108<br>25梦想照进现实  格雷戈里·A-博兰112<br>26未来传染病扫描:前景未必一片光明  厄尔·G·布朗116<br>27未来灵魂  理查德·道金斯123<br><br>大未来之第三象限之——能源、人口与地球环境的趋势<br>28宇宙一瞬问,人类大飞跃  乔治·F·斯穆特130<br>29未来的气象学家所无法预知的  约翰·R·克里斯蒂135<br>30今后50年:今天的孩子将迈人中年  旺达·琼斯138<br>31粮食的未来  诺曼·布劳格143<br>32与地球水循环和谐共存  桑德拉·波斯特尔148<br>33给我的孙子和曾孙们的信  斯图亚特·皮姆152<br>34未来的汽车  马尔科姆·布鲁克林157<br>35字宙中的地球  史蒂文·贝克卫斯160<br>36新加利福尼亚国印象  提姆·马克163<br>37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  玛利亚·赖特·爱德曼167<br>38地表与生活环境  瓦利·穆萨171<br>39重视海洋才能使地球再生  列昂·帕雷塔与詹姆斯·沃特金斯175<br>40未来的清洁能源  克劳德·芒迪180<br>41二氧化碳并非一无是处  南茜·郝185<br>42全球变暖,警钟长鸣  卡尔·蒲柏、丹尼尔·贝克、阿里森·福布斯188<br>43人类不断吸取教训的50年  卡罗尔·M·布朗纳192<br>44鸟瞰50年后的地球  彼得·马拉194<br>45全球变暖和我们的孩子  尼瑟都·欧波特·威瑟斯蓬198<br>46重返自然状态  比尔·密德斯201<br><br>大未来第四象限之——人类的安全、和平与未来世界格局<br>47经济学家的预测  托马斯·C·谢林208<br>48解读大趋势  詹姆斯·E·卡特赖特212<br>49今后50年,我们将会怎样  乔迪·威廉姆斯217<br>50时代巨变即将来临  金大中221<br>51未来的犯罪  罗纳德·诺布尔223<br>52没有国界的世界  阿卜杜拉·萨勒姆·艾尔一巴德里228<br>53未来50年的技术、安全与自由  李·汉密尔顿230<br>54悖论  亚伦·西查诺瓦233<br>55将世界开放给所有人  迈克尔·舍默236<br>56未来一瞥:50年后的世界  基斯·B·瑞克伯格241<br>57“国际公民”时代  卡罗尔·贝拉米244<br>58“未来先生”寄语  詹姆士·坎顿247<br>59未来世界:缺点、优点及丑陋点  劳伦斯·M·克劳斯252<br>60 50年后的地球:救赎……还是毁灭  罗斯·格尔布斯潘2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