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种语境下的科学说明及其相关性问题<br> 第一节 后现代转向:范式的转变<br> 语源学意义上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可能拥有较长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才在学术舞台中凸现,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作为两种对立的思想、文化、制度和行为范式引起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后现代转向描述这两种范式之间的连续和非连续的变化关系。<br> 一、现代性:理性、逻辑的隐喻<br> 现代性如同哲学上其他概念一样,很难为其给出精确的、普遍的定义。陈嘉明先生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中,列举了关于现代性概念的三种典型论述:一是以吉登斯为代表,将现代性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文明的缩略语,指称从观念到经济、政治制度上的一套架构。这套架构与欧洲的封建传统具有鲜明的断裂性,这种断裂性通过社会制度、人们的思想文化及其行为方式体现出来;二是哈贝马斯的与吉登斯及其相似的对现代性的描述,意谓一种取代中世纪的新的制度、思维和行为模式与标准;三是福柯对现代性的理解,福柯眼中的“现代性”不是一个历史分期概念,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气质和思想行为模式及其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解读为对时代进行批判的永恒的哲学质询品格。概而言之,福柯的现代性内涵从根本上说代表了一种永恒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