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跨学科教育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26997
  • 作      者:
    汪丁丁著
  • 出 版 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汪丁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新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财经》学术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在“物竞天择”及“弱肉强食”法则冲击下“救亡一启蒙”交替演化至2l世纪,由当代学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跨学科教育之书,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的教育由知道(学习知识)而“知”“道”的跨学科教育之书。作为当代中国主张跨学科教育的第一人,作为以讲究道德著名的经济学家,作者以《文字的代价》一文振聋发聩地指出当今人类教育最严重同时也是最被忽略的问题:智慧被知识取代,人格被物欲置换。在给中国第一家试图践行跨学科教育理念的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校领导的信中,作者说明:跨学科教育,其实就是早期儒家与当代西方的教育的和合,只不过为凸显当代大学的分科制度对人类心性自由的极大限制与摧残,我们将教育之道特别表述为“跨学科”的教育。跨学科教育,开宗明义,以“道德情操”为首要问题,以“社会问题”为首要问题。这两大问题,前者涉及个性修养,后者涉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及公共政策,相辅相成,互为激励,不舍众生,不蔽良知,诚所谓“修道之谓教”。
展开
精彩书摘
  教育经济学问题源于上一节指出的在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教育所受到的生存状况的制约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以表述为如下的教育经济学基本问题:“就特定的教育参与者群体而言,以最小成本实现每个参与者的个性的最大程度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其中,个性的最大程度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这一目的同时也界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作为教育的内容而包含在认知发展中的若干重要范畴是:(1)知识。尽管当代各国教育改革的实践都强调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当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储存已有知识的能力。但知识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通过知晓基本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时代特征和发展的紧迫感往往使得当代科学技术知识成为学习的首要内容。(2)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教育的这一职能已经成为英美教育改革的共识,也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不论是规范化地还是个性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都要求建立一些外在的可观测标准,例如思考的逻辑性、清晰程度、精确性、深刻程度,以及思路的开阔程度等等。当然,这些标准只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们本身必须是可以改变、不断演进的。(3)使用各种人际交往手段的能力。人际交往是观念创新的社会场所,没有这一场所,没有社会舞台为个人提供表演和反思的机会,个体的思考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阅读和写作能力、听和表达的能力、绘画和表演能力、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开发能力、计算机语言和互联网交往手段的利用能力等,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密切相关。
  作为教育的内容而包含在道德发展中的若干重要范畴是:(1)社会实践能力,即康德所论的“实践理性”。“不知礼,无以立也。”从小学知“洒扫进退”,至大学知“明明德”。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的基本环境。(2)品味修养。此即康德所论的“判断力”及“美感”,又与叔本华之“意志”的磨炼有密切关系。例如,幽默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承受苦难的能力,而壮美的感召常常激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所谓“诗言志”,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品味修养使教育不仅成为人力资本积累的“生产性投入”,而且成为人生幸福或“效用函数”的“参数”,当参数改变的时候,即便投入没有变化,效用(幸福程度)也会极大地增加。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
知识与信仰
文字的代价
理一分殊——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宗旨
哈耶克《感觉的秩序》导读
知识,秩序,悟性浅说——一份不断重写的读书笔记
数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关系
为《新政治经济学评论》序
市场社会的道德基础——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研究通论
“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谈谈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问题
知识过程与人生感悟
知识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双重困境
制度分析基础——一个反复思考的概论
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
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

第二部分 现状
当教育普遍失败之后
启蒙意味着为科学划界
为南怀瑾先生《庄子喃哗》写的荐语
面向综合的时代——兼评《复杂》
大学问与包容大学问的制度
经济学的未来
“释梦”百年(上)
“释梦”百年(下)
良序,责任伦理,以及市场经济的前提
寂静的与躁动的
行为学及神学视角下的经济学
什么是“精英意识”?
白芳礼的双重悲剧
三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行为经济学基本问题述评
寻找“下一个社会”的经济学
实践高于理论
激情,论说,官僚铁笼
教育的问题
教育服务的公共物品性质
教育服务的社区性质
教育服务的特殊性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教育研讨会演说
教育与医疗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愚蠢的教育管理者
再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教育——拟代“中学新课本辅助阅读”书序
关于安心之所的问题
假使寻不出路?
知识的私有化及其超越——序《读品2007》
文凭的价格
生活、职称、逆淘汰及其他
常识,假设,真理
历史责任感其实是敬畏感
精英与市场
情志的消失——从两个人和两句话说起

第三部分 出路
关于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致潘校长
关于跨学科教育致艾校长
东北财经大学行为金融学实验班2009年招生简章
东北财经大学行为金融学实验班2009年招生考试(笔试第一部分 )
专业基础知识(或常识)
东北财经大学行为金融学实验班2009年招生考试(笔试第二部分 )
中国社会与文化基础知识(或常识)
关于CCER经济学与社会哲学教育委员会的设想
2009年春季“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