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网络学术资源检索的基本原理
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信息存储过程就是按照检索语言(主题词或分类表)及其使用原则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信息特征标识,为检索提供经过整序(形成检索途径)的信息集合的过程。具体来说,信息的存储包括对信息的著录、标引以及编排正文和所附索引等。信息检索过程则是按照同样的主题词表(或分类表)及组配原则分析课题,形成检索提问标识,根据信息存储所提供的检索途径,从信息集合中查获与检索提问标识相符的信息特征标识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将用户的检索提问标识与信息集合中存储的信息标引标识进行比较,二者一致或信息标引的标识包含着检索提问标识则检索命中。无论手工检索还是计算机检索,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2.1 信息检索的基本历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查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但作为一个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1949年莫尔斯首次提出了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时间性的通信形式”。在参考咨询工作产生之前,“书目”作为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已有悠久的历史,“索引”虽已存在,最初只与目录相近,后来演变为“书后索引”。当读者被要求独立使用图书馆提供的书目和索引工具,查询所需的文献和信息时,“信息检索”作为一种行为已经出现,只是具有分散性和非专业性,而且缺乏必要的重视和研究,未能形成专业化的信息检索系统。正规的参考咨询工作是由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发展起来的。“参考咨询工作”产生的标志是1876年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一届大会。1883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首次设置了专职参考馆员和参考阅览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