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悦读MOOK.第十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146782
  • 作      者:
    褚钰泉主编
  • 出 版 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悦读MOOK(第10卷)》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第10卷)》,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时尚和风气的演变
    我从童年起就开始观察这个世界,但我懂事较晚,当时只把周围的那些事都当稀奇看而已。但回忆起来过去的所见与今天相比已有许多的不同了,令人感到人世的沧桑。回忆过去的所见所闻,我感到若有所失,好像这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些。看现代人演的电视剧,我总感到现在人其实已经不太知道多少当年的真实情况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还勉强能演得像,一九四九年前的事就演不大像,抗战前的事就更不像了,由得那些浅薄的导演打扮古人。其实从我当年之所见,觉得许多都是在按现代人的想象在演古人。就说最简单的事,人与人说话的姿势、模样和神态,尤其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与过去已有许多不同。以前人与人说话是很谦恭知礼的,不像现在演员演的人物那样粗鲁和轻浮,在尊者面前会肆无忌惮地动手动脚、大声嚷嚷。至于女演员除了穿着,不知道当时的妇女内在精神,即使是穿着方面也不是很像。国民党的军人也很难演得像,因为那时的军人都是光头,在长官面前是肃穆的。要演更远些的时代,清朝的戏要容易些,只要拖根辫子穿上马褂就让人感到大致上像了。因为现代人很少见过满人的形象,不过神态仍很不像。因此我很少看现代人演一九四九前的戏。《宰相刘罗锅》这部戏应说演得还是不错的,演员的素养都比较高,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刘墉提着他的“一桶姜山”去讨皇上的欢心,用的是个白铁皮的桶,这就显得太粗糙了。乾隆皇帝那个年代(十八世纪中叶)大概还没有白铁皮(镀锌铁皮)吧?当时电镀还没有发明。他至少应该提个红漆描金的小木桶。须知当年大户人家有所谓大户人家的家俬。过去的人物形象的消逝,换来了新的一代人物。几十年来社会有进步但也有失去的好的方面,并不都是新的都胜过旧的。但总的趋势人类在进步,中国在前进。回想起这些方面又让人思索世道的变化是否都代表着进步?
    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阶层中的人际关系也在演变。从古书中能见到古人的交友和待人。对朋友的真诚是感人的。譬如清初顾贞观的“金缕曲一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二首”中对朋友的真情曾使纳兰性德(出身满族,当时的统治阶级文人)十分感动,是他向他父亲纳兰明珠(当时的太傅)再三的恳求,终于在五年之后使得顾贞观的好友吴汉槎能从宁古塔释放还家。顾贞观的这两首金缕曲是这样的:
    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二首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料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一些古人的人际交往从文字记载所见是十分感人的,甚至有人因情同手足的穷朋友潦倒落魄、半生飘零,会把那穷朋友接到家里来住,而自己出走三年,央求妻子和那位穷朋友同居,为那穷朋友生个儿子。因为古人把无后看得很重,不是说“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因此帮知己朋友留下后人,不至绝后断了香火,成了古人心中对待知己朋友应尽的责任。他没有钱,无力帮落魄的知己成个家,就想到央求自己的老婆帮知己生个儿子。当然今天不会有那样的人际关系了。毕竟时代和社会都不同了,想法也不同了。我在回忆和比较现在和过去的人际关系时,总觉得时代的变迁有条沟,后来就变得难于交上真心的朋友,与人往往不敢深交。怕自己无意中流露的内心想法,会被拿去“交心”,而其实我当初说那话并没有那样的意思,被人误解或被用去邀功,以至后来无法自白。这是令人害怕和痛心的事。人与人之间要重新恢复彼此真诚相交,推心置腹的忠恕时代还需要时间,也许不是两三代人就能修复的。
    风气和时尚的变化最敏捷地反映在妇女的装束上。首先应该提到中国的国粹三寸金莲。这种式样的女子形象大概是为了使她们显得弱不禁风而娇小,走起来袅袅婷婷。这种残酷的审美观害了中国妇女一两千年了。缠脚这种残酷的文化实际上就是把除大脚趾以外其余四个脚趾往下弯曲使其成为畸形,以后用大脚趾和四个小脚趾的背面走路,这样着地的脚就小了,走起来好像水上漂似的。古人大概认为女性应该像那样的形象。我不理解古人怎么会以畸形为美。女子缠足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有说最早周幽王的褒姒就是缠足的,但缺少证据。以后又有说是六朝时开始的或隋唐时才有的。最晚有说与五代的南唐有关。赵匡胤把李后主的小周后掳到宫里去了,就此宋王室就继承了缠足的风气。反正缠足的历史悠久,不过都说是首先始于宫中,然后流向民间的。但唐朝时的仕女能骑马出游,看去好像不是小脚。如果今后考古学家在发掘古墓时注意女尸的骸骨,多注意一下足部骨骼的形态有无畸形,应该可以断定缠足始于何时。我小时候还见到过许多缠足的妇人,我的祖母和外婆都是小脚,但我的姨外婆们(外公的妾)都不是小脚,我母亲也没有缠过脚。民国时起开始禁止缠足,在城市以后就不再见到有年轻女子缠足的了。但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仍有不少妇女缠足。抗美援朝开始,学校组织学生下乡搞宣传,那时就在北京近郊我们亲眼见到过十多岁的大姑娘还缠了脚,同学们都很诧异。这种陋习今天已见不到了,这是很大的进步。
    那时女性的胸部明显比现在低平得多,即使是照相馆橱窗里的电影明星大幅照片也能看出如胡蝶、阮玲玉这样的大明星都只是胸部微隆而已。当时流行着束胸,要把胸部裹紧,不让它显得突出。我大了才知道生理卫生学里讲女性束胸不利健康,会造成以后不能哺乳。我还在儿时,常听见那些太太们在发议论。而太太们所议论的是哪家的女人胸部高挺“像个奶妈”,对比今天的世道有很大的反差。今天妇女们忧心的是自己的胸部不够挺。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见到了这种变化的苗头,那时中国还处在最严峻的时刻。上海淮海路重庆路口的妇女用品商店大概是在困难时期之后开张的,我曾陪我新婚的妻子进去过。那里有卖海绵橡胶做的空的锥形的胸垫,女士们可以买那垫子把胸部撑高些,大大小小都有。那大概就是女性开始以胸部高挺视为审美标准的开始了。今天又进而发展到用外科手术用硅胶袋隆胸,来个以假乱真。妇女们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承认自己的美宁愿受这么多苦,甚至置有发生乳腺癌或乳房坏死的危险于不顾,那种牺牲精神实在令人感叹。
    早先在电影院里或公共汽车上等等公共场所是禁止赤膊或穿汗背心的,那指的是禁止男人那么穿,因为那样显得不文明。但从来没有禁止女性那样穿着的规定,因为没有人会想到。而现实似乎正在出现一种女子穿汗背心上街的时尚,并且是露胸露腰的。那样的装扮二00八年夏天已经在西湖边出现,也许不仅是杭州吧?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已经反映在宣传敦煌艺术的形象上。我从报刊上看见过现代塑雕艺术家制作的敦煌女神像。就是丰乳和穿的露脐的像汗背心那样的紧身短衣的,把现代某些人的审美观加在古人身上。目前这种女子形象主要见之于舞台演出或者百货大楼的玻璃橱窗里,我想也许正在准备进入现实生活中来。身体的暴露也许算是一种时尚?同时,西方社会提倡的以瘦为美的风尚,也推动着今天城市妇女减肥的浪潮。听说有好些女子为了去掉腹部的脂肪去整形医院抽脂,有的因此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在杭州甚至还当场死了人。也有为减肥而禁食,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的。
    衣着和发型也是时尚和风气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再早的事就不必说了,就以我上高中说起,我上的高中铭贤中学是美国奥柏林学院办在山西的纪念学校,为纪念义和拳运动时该校的几名来华社会服务的学生被杀而办的。抗战时期铭贤中学迁到成都附近的乡下办学,那时仍有四五名美国教师在校教课。
    ……
展开
目录
特稿
全面衰退的长周期刚刚开始
将《金瓶梅》当作反腐经典来读——从陈独秀到毛泽东
《苏报》案及章太炎与吴稚晖争讼始末
时尚和风气的演变
读书献疑
“史人”“妄人”曹聚仁——且说他《鲁迅评传》的硬伤
诗非工具——有感于一种非诗观念侵入诗的领域
人物志
“昌明教育平生愿”——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
“知足常乐”话吾师——写在巫宁坤教授米寿之际
议论风生
从“神鹫”到“蝴蝶”
可怜几许文抄公
人无完人——说李广
忽然想到
“礼”的延续
问责
文坛记痕
主编之难与主编之惑——期刊主编挨“板子”记
一个理想追求者的内心独自——读沈霞日记
沈霞日记选(1942年1月)
悦读一得
重返“往昔”的现场
希腊之道
读红手记,说说《葬花吟》
书与插图
没有字的故事
我和书
《砥碧山房诗钞》购得记
遭遇格林
域外风
很像中医的西医学
贝利亚遭遇“滑铁卢”
海外书情
怎样演莎士比亚的戏?——最出名的沙特人——艺术
和友谊的交汇——新大陆的诞生——拉什迪的想象世
界——大革命前的出版业——东方传教事业的成
败——流放思想
书海巡游
行此一说
一些值得注意的数据——天安门广场已不是世界最大
广场——为什么贪官能成功出逃——欧洲大人物开始
青睐《资本论》——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每年
高达九干亿元——中国公车  世界第一
评论选刊
从“扁案”看法治
历史往事
中央电台的“九九”事故
李新的“反右”经历
“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法“闪电”建交内幕
“文革”中北京第一个死于暴力的人
图与文
中国的另类历史
人物志
北京大学:别了,司徒雷登!
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挽救美国
四面八方
总书记震怒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国家之一
三个经济学家的辩论——人民币汇率
神舟七号遭遇“火警”
“网络推手”使他们名扬天下
佛语典故
普京的饮食秘闻
养生之道
不要相信“政府保证”和“药物”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