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言锋语.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204209
  • 作      者:
    李蕾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风言锋语”系列图书以谈话的形式,汇聚了两岸三地的知名文化学者和媒体人包括于丹、易中天、钱文忠、马未都、周孝正、周岭、向熹、陈小川、梁文道、杨锦麟、陈月卿等人,就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大众文化等诸多领域中的焦点和热门话题展开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他们以学人的文化修养和审视眼光,运用批评和阐释的方法,立足文化传统、着眼未来发展趋势,探根溯源、扶正纠偏,引导读者进行理性的思考,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发挥了传承人文精神、弘扬主流文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文化导向的作用。
    本次推出的《风言锋语1》 是“风言锋语”系列图书的第一辑。包括20篇内容涉及广泛、侧重各有不同的篇章。如在金融危机来袭时,理财专家的周虎和周立波教会大家怎样在经济危机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财方式和消费理念,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危机大赢家》)。易中天以自身为例,与向熹共同剖析目前中国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直呈其恶劣后果,呼吁媒体人的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媒体的江湖》)。导演江海洋和作家小宝就《高考1977》所反映的高考改变一代人命运的历史事件,告诫身处浮躁与功利的社会氛围的孩子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高考(《高考1977:叫板命运》)。周岭和邓婕则针对清明节时祭祀先人物品异化、变相“烧钱”的现象,一方面倡导文明祭祀、环保祭祀的现代理念,一方面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了推介和解析(《麻辣清明》)。等等。
    “风言锋语”系列图书依托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风言锋语”栏目汇编而成。“风言锋语”是风行于沪上的一档谈话类节目,自开播至今已逾百期。本系列图书特邀该栏目的主持人李蕾担任主编。每辑甄选20期精彩栏目的内容,从文字上进行浓缩和精炼,既保持电视栏目幽默诙谐、个性十足的口语化表述方式和风格特点,又加强了对所述观点的提炼和语言逻辑性的梳理,延续了该栏目以犀利的语言透穿表象,直击事物本质,在观点的交锋与碰撞中透射智慧与思想的格调和定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记忆“八十年代”
    有人说新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照镜子,您照了吗?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说话一个听,一个生活一个看。要看一看我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今天的话题从改变说起。
    李蕾:说到时代的改变,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今天是怎么得来的?就拿于丹老师做个例子,现在有人调侃地讲,上到九十九,下到不会走,可能都有你的粉丝。是怎么长成现在这样的,给我们解个谜。
    于丹:不会吧。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的精神长成都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回顾2008,都在说改革开放30年。对我来讲,这30年中最重要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有时候说,人跟人之间,可能会相逢恨晚。其实有时候,一个人跟自己的岁月流光、每一个生命季节的相逢,也会有太早或者太晚。比如说,“八十年代”,很多人都说它对自己很重要,它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一个开放的时候,但是对于我,是我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三四岁的一个年龄阶段。一个人血液中的基因、文化的气质,以及性情都是在这个年纪养成的。(李:就是说你长成现在这个样,其实是从豆蔻年华就开始了?)我觉得那个时段,开放的意味特别强烈,它一下子让人进入一个英雄主义梦想和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宣言时代。
    李蕾:她提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她对那个时候有特殊的感情。
    陈志列:于丹老师说的这个时期,用我们以前的话说,就是这个人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于丹:但是你表达得多没诗意啊!
    李蕾:我听了世界观这个词,就想起我们的政治课本。
    陈志列: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爱好、取向,甚至某些人文的本质的东西都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李蕾:理工科的人都这么说话吗?翻开课本一看,价值观、政治观、生活观,所有的这些词都显得特别大。
    于丹:所以李蕾,你今天这个谈话非常有意思。他是一个大科学家,而我是一个科盲。
    李蕾:当科盲遇见科学家的时候,对于“八十年代”有没有共同感情呢?
    我们都是野生的
    于丹:“八十年代”留给我的记忆,我会觉得电光石火,有好多特别璀璨的意象一个一个跳出来。
    我们的声音记忆,首先是摇滚乐,劈空而至,崔健的时代。(李:这个词可能会让一群人热血喷张沸腾起来。)在我们看到的文艺作品里,最重要的是朦胧诗和武侠小说。你会想起舒婷、顾城、北岛、海子、梁晓斌等,这些名字是和朦胧诗联系在一起。还有就是金庸、梁羽生、古龙和后来的温瑞安,这是和武侠有关的。那个时候铺天盖地都是他们的作品。我觉得那是一个奔放的年代。
    关于服装,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穿牛仔裤了,一天到晚穿着牛仔裤去登山、去涉水,然后走到世界上的角角落落。那时都是穷学生,别说坐飞机了,坐火车都是站票,都是钻到铺底下拿报纸躺一宿,但是我觉得那个年代太豪迈了,你能够想象到的所有飞扬的意象,在那个时候一下子爆炸出来,思想那么多元。我不知道理科学生看什么,我们那时候看海德格尔、看萨特的存在主义、看弗洛伊德,然后看格式塔心理学、荣格心理学,所有这些西方理论的译著,一下子冲击到中文系的视野。所以我觉得,今天想起来,那是一个不折不扣奢华的年代。
    李蕾:我在想,如果年轻的人听到于丹说这一番话,会说,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她和我们这个时代怎么这么不一样?她说了很多现在年轻人已经不关心的名字了。陈志列,你跟她共同回忆的时候,有没有也列一长串的名单?陈志列:我首先还得列一长串的名单,一个理工科生的眼里,粉碎“四人帮”时,郭小川写的《团泊洼的秋天》,非常的优美。我们也看《看不见的手》和弗洛伊德。刚才于老师没有提琼瑶,但是琼瑶教会了我们这些人谈恋爱。(于:你谈的是琼瑶式的恋爱吗?)我谈的不是。但是我知道了什么叫恋爱,以及恋爱中那种细腻的感情。我记得我最先看的琼瑶小说是《在水一方》。她写到,那个有一点残疾的青年人,走到一个客厅里,他是顺着钢琴声走过去的。钢琴声来自客厅的一个角落,一个女孩子非常文静地在弹钢琴,而窗外是在水一方。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细腻的东西,原来这东西是感情。
    李蕾:陈志列先生,您讲这一段我都能“看”见那个画面。但是我在这儿要小心地跟您寻求一个共识,比如说我们在看琼瑶剧的时候,都很喜欢女主角,女人想把自己变成那样,男人说找女朋友得找那样的。您那个时候是不是也深有同感?那个时候,假设把于丹老师换到琼瑶剧里面,她没戏,她不是长头发。
    于丹:那时候我是长头发,比你头发长,而且头发多,一直齐到腰这里,然后绑着各种颜色的发带还有各式各样的发夹。
    李蕾:一个受到琼瑶影响的女生,怎么变成现在的于丹教授呢?
    于丹:我在那个时候就很不琼瑶。听他刚才描述《在水一方》里的钢琴声,我脑子里浮现出另外一段记忆,就是我在文学中看到的,寻声走去,去听那么一段缥缈的音乐,最经典的画面是《笑傲江湖》。当令狐冲寻着笑傲江湖之曲走近任盈盈,我一直觉得那是关于声音描写最经典最生动的记忆。一开始隔着那个帘子,他叫了她很久“婆婆”,因为他一直以为这个帘中人是一个老太太。但是什么叫意在高山,意在流水,笑傲江湖在琴曲之上,其实是令狐冲武侠态度的一个启蒙。
    李蕾:我觉得那个时候武侠真是在给人们启蒙。那时候没什么可看的电视剧,我记得播《射雕英雄传》时,一周播一集,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坚持看。这个武侠,让我觉得特别有话题,比如说唐朝那些少年游侠,都是要骑宝马、佩宝剑的,李白写诗、喝酒也要佩宝剑。
    于丹:这就是王维写的那种:“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蕾:武侠精神到今天,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于丹:其实他刚才说这个话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一个大男人,会说琼瑶的小说。在“八十年代”,他心里有一些东西是在那时柔软下去的。然而我呢,一个女人说武侠。
    陈志列:你是在那个时候坚强起来的。
    于丹:你我在那个时候变得非常的硬朗。
    李蕾:那就是说,男人不怎么像男人,女人也不怎么像女人啊。
    于丹:差异一点是好事儿。
    陈志列:其实,“八十年代”我们遇到了一个大跨度的改变。
    于丹:“八十年代”的特点,如果我来概括,就是多元化。人能够营造多种可能性,那个年代最奢侈的东西不是物质、财富、既得的确定价值,而是那些可能性,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陈志列:原来是不可能。但“八十年代”突然教育了我们:这没有不可能。(李:举个例子,你把什么样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了?)我记得1978年,我上初三,下半学期就要决定高一是考文科班还是考理科班,这个是非同寻常的,要全家才能决定的。那个时候我是以一个文学青年自豪的,我的专长就是填词写诗,而且自觉特别拿手。在此之前我是一定要读文科,然后我们家就意见不一致。(李:看看你这名片上面,什么国家工控机专委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嵌入式智能平台联盟,你跟文学青年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但我现在告诉你,“八十年代”怎么改变了我一生。1978年科学大会召开了,郭沫若写一篇文章叫《科学的春天》,最后的两句话说:科学的春天来了,让我们拥抱它吧。抱什么啊,抱春天,这多么浪漫,感染了我们。科学大会一结束,说四个现代化就要实现了,那赶紧学数理化吧。我们家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做出了决定,学理工科。
    武侠就是一个生活方式
    于丹:“八十年代”给我的影响,是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有一批原来被禁的文学作品,突然开始出现了。比如王蒙的《青春万岁》,我记得那个开篇说,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用青春的璎珞去编织这些岁月。我们就觉得眼前就是那些闪光,觉得青春无敌,觉得所有未来的岁月里一切都是闪烁着梦想的。在那个时候我们看见朦胧诗开始出现了,就觉得这是一个诗意年代,一个人有了一种抵御地心引力的那种向上飞扬的力量,我们可以乘着诗情去飞扬。
展开
目录
记忆“八十年代”
笑侃三十年(上)
笑侃三十年(下)
“人肉搜索”何去何从
师道如何尊严
口水有影
危机大赢家
人才靠“养”
媒体的江湖(上)
媒体的江湖(下)
我和赚钱有个误会
麻辣清明
告诉刘谦,我不信
看好娱乐的门
有了指数没了幸福
高考1977,叫板命运
谁在替美国人存钱
向杜拉拉学升职
疯狂的收藏(上)
疯狂的收藏(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