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传播学中的“帝国主义范式”乃是伴随着西方“六十年代危机”①所引发的全球激进主义思潮而产生的,其出发点是:尽管殖民帝国时代已成为历史,但政治上的独立并没有结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那种依存与控制的关系。“帝国主义范式”集中体现为“媒介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其所强调的关键之点是:“国家的正式独立并非意味广播电视能够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全民利益来发展。这些国家需要有‘一种从完全从属的、殖民主义状态向政治独立、拥有国家主权的状态过渡’。不论是在前殖民地国家,还是在那些始终独立的国家,或是取得独立多年的国家,如拉丁美洲国家,都保留了一整套使媒体从属于帝国主义势力要求的机制”。因此,对那些后发国家而言,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实质上构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发达国家繁荣的条件是欠发达国家的苦难和被剥削,而正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发达国家要保持对国际资本、产品和服务的控制,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不断获取通过本国民众的努力而无法获得的巨额利润。”由此可见,“帝国主义范式”不仅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结构性限制因素,而且还超越了其他论者(如激进范式中较为激进的那些论者)对国内社会结构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的关注,并将视角明确转向了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的分析。
展开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教授,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 赵月枝
不少人已接受全球化的事实,但斯巴克斯教授却对此存疑,认为文化及传播全球化有异于现实。他从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出发,收集证据,论证世界文化传播仍然是以美国为中心、民族国家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等。斯巴克斯探讨的是世界格局、帝国主义、现代性和传媒文化相互碰撞所引发的重大课题。虽然有关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他趁全球化论说大兴之际加以再审视,可说是应时之作。无论我们是否同意斯巴克斯教授的结论,我们都钦佩他对传媒政治经济学分析逻辑的纯熟运用,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反思习以为常的论断。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讲座教授兼《传播与社会学刊》主编 陈韬文
传播如何改变和完善我们这个远不完美的世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书以消除贫困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所扮演的角色,从理论到实证,其内在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对贫困问题的探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本书是指导人们如何利用大众传媒改变世界的“行动路线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喻国明
本书是英国当代著名传播学者科林·斯巴克斯教授的最新力作,涉及现代性、全球化、发展传播学、文化和媒介帝国主义等诸多领域,既有融会贯通的学理分析,又有踏实丰富的实证研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立意高远,思辨精微。特别是本书的核心主题,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富有启发意味:在改善世界最贫穷人群的生存状态上,媒体和传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尽管作者谦称本书“不是一本如何利用大众传媒改变世界的实用手册”,但相信学界、业界都能从中获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