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74387
  • 作      者:
    张敬婕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性别与传播》讲述了在媒介与性别研究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一刻不停的怀疑者,我走得很孤独也很艰难。每当按照既有的范式梳理或剖析特定的研究对象之后,与成就感相伴而来的总是不确知答案的提问:如何才能超越性别这个问题本身?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敬婕,曾用名张京,1979年生于北京。工作于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成员。致力于传媒、性别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性别与传播》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br>    《性别与传播》适合于高校传播学、社会学及相关专业师生、研究者和关注自身社会价值的广大读者阅读,并适用于如下课程:媒介与性别研究、文化与社会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影视艺术研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传播与性别研究概述<br>    第一节 发展背景<br>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妇女与媒体”被列入“战略目标和行动”的十二个关切领域。经过十年来的努力,性别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观念推广和行动指导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中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br>    性别平等对待政策的模式起源于18世纪欧洲哲学对于市民权力的讨论,其目标是使每个个人的权力得到相同的对待。该方案首先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纳入立法之中,从而在公共政策中形成男女平等的原则,彻底改写了相当长的人类历史上性别歧视的制度,而后“被欧盟的法律体系所采纳,在欧洲成员国中也得到普遍遵循。”<br>    社会性别主流化,体现在将社会性别的理念纳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体系之中,将消除性别压迫作为与消除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同等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使发展性别平等、两性和谐的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使性别观念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观察视角的成果,为更多的男性和女性所共享。
展开
目录
序:性别传播研究的边界:批判中自觉的双重见证<br>PART1 导论篇<br>第一章 传播与性别研究概述<br>第一节 发展背景<br>第二节 理论、范式与方法论<br>第三节 学科发展的时间进路<br>第四节 研究议题的推进与发展<br>第五节 本土化研究概述<br><br>PART2 监测篇<br>第二章 监测与评估:性别视角与传播视野<br>第一节 中国本土网络性别监测的类型、特征与策略<br>第二节 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新议题<br>第三节 女性电视媒介的发展与突破<br>第四节 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社会性别分析——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为例<br>第三章 新闻、社会与媒介的性别批判<br>第一节 以《北京晚报》的两则报道为例<br>第二节 女性领导人在媒介拟态中的影响力与公信力<br>第三节 暧昧的言辞背后——以性别的视角解读新闻<br>第四章 人口政策与性别政治——中国新闻报道中“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传媒再现与诠释<br>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意识<br>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文本与女性主义的传播行动<br>结论<br><br>PART3 调研篇<br>第五章 大众媒介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br>第一节 调研意义与理论框架阐释<br>第二节 抽样范围与抽样方法<br>第三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阐述<br>第四节 调查结论与探讨空间<br><br>PART4 批判研究篇<br>第六章 性别与传媒:历史、文化与现实图景<br>第一节 女性主义象征资源与媒介文化<br>第二节 性别传播中的身体、形象利用与文化投射<br>第三节 圆明园的遗产和当代艺术的潜行者——女性的艺术建设与文化建构行动<br><br>第七章 影像观念与性别凝视<br>第一节 女人故事·时代中国——对三部影片的女性主义诠释<br>第二节 中国社会、影像镜鉴与性别——从《小城之春》、《爱情的牙齿》、《第三个人》谈起<br>第三节 影像世界中的政治性陈述与个体角色的扮演<br><br>第八章 传媒与男性研究<br>第一节 男性研究在中国“小众化”发展的问题及原因<br>第二节 传媒中的男性建构<br>第三节 男性对传媒塑造的性别气质和角色定型的认同——以一次大型调研为例<br>第四节 对传媒促进男性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