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09.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099656
  • 作      者:
    杜平[等]主编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浪潮,而“数字中国”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制高点。《数字中国发展报告》集中了数字中国有关各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通过第一手资料,全面、系统地阐述近年来数字中国的发展现状、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并从不同的领域分别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具体涵盖了测绘、国土、海洋、气象、石油、煤炭、地质、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减灾、省份、城市、交通、健康、空间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展开
精彩书摘
    1)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r>    美国GPS于1994年建设完成,耗资120多亿美元,由美国国防部控制。该系统由均匀分布在6个圆形轨道面(轨道高度20 200 km)上的24颗卫星和地面系统组成,目前在轨卫星29颗。GPS提供军、民两种定位精度,军码精度优于10 m,只供美军及其盟友使用;民码精度为20 m左右,已对全世界开放。GPS导航定位服务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国际GNSS的迅猛发展,GPS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完备性、连续性和抗干扰性等方面有待改进。目前美国正在实施GPS现代化计划,主旨是改进GPS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新增2个民用信号和2个军用M码信号,提高GPS卫星集成度,改进导航电文,增强GPS无线电信号强度,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军事、经济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最新需求,预计于2013年完成。此外,目前美国已经启动了新一代的GPS-3,预计2020年完成,星座卫星数量为30颗。GPS-3将改变原有的GPS体系结构,采用高功率信号,设计寿命为15~20年,抗干扰能力比现有GPS提高100~500倍,并采用最先进的加密技术(高功率点波束军用M码)。GPS-3性能改善主要体现在扩充系统功能,提高灵活度、信号获取能力,提高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以及服务连续性,实现自主导航服务,这意味着卫星将具有自主估计钟差和星历的能力。美国计划用20年时间发射24颗这种新型卫星,替代目前的24颗GPS卫星。完全部署到位后,GPS-3星座将具备交叉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结构,整个GPS星座可以从单个地面站同时升级。另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宣布为GPS-3研制出新一代G-STAR接收机,该机抗干扰能力强,可设定自动反欺骗模式对抗敌方干扰活动,可以安装在武器系统上,引导导弹精确攻击目标。
展开
目录
第1章 数字中国战略与技术进展(1)<br>1.1 数字地球战略背景(1)<br>1.2 数字中国战略实施(2)<br>1.3 地球空间信息获取技术进展(3)<br>1.3.1 对地观测技术进展(3)<br>1.3.2 移动目标定位技术进展(14)<br>1.4 地球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进展(20)<br>1.4.1 GIS基础软件技术进展(20)<br>1.4.2 GIS企业级应用技术进展(21)<br>1.4.3 GIS大众化应用技术进展(22)<br>1.4.4 GIS标准规范进展(24)<br>1.5 网络通信与数字广播技术进展(25)<br>1.5.1 移动通信技术(25)<br>1.5.2 数字广播技术(26)<br>1.5.3 计算机网络技术(27)<br>1.5.4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28)<br>1.6 卫星信息传输技术进展(29)<br>1.6.1 卫星通信(29)<br>1.6.2 数据中继(30)<br><br>第2章 数字测绘(31)<br>2.1 背景概述(31)<br>2.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32)<br>2.2.1 基础测绘工作进展(32)<br>2.2.2 行业应用地理空间信息保障(32)<br>2.2.3 数字测绘关键技术发展计划(34)<br>2.3 应用实例(36)<br>2.4 数字测绘发展目标和思路(38)<br>2.5 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39)<br><br>第3章 数字土地(43)<br>3.1 背景概述(43)<br>3.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44)<br>3.2.1 土地调查评价和监测(44)<br>3.2.2 土地数据库建设(45)<br>3.2.3 关键技术(46)<br><br>3.2.4 标准化建设(46)<br>3.3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47)<br>3.4 发展目标和思路(48)<br>3.4.1 目标(48)<br>3.4.2 重点工作(49)<br>3.4.3 总体思路(50)<br>3.5 存在问题和建议(50)<br><br>第4章 数字海洋(52)<br>4.1 背景概述(52)<br>4.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54)<br>4.2.1 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海洋应用的发展简介(54)<br>4.2.2 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上的应用领域(56)<br>4.2.3 标准化工作(57)<br>4.3 应用实例(58)<br>4.4 发展趋势(60)<br>4.5 存在问题和政策措施(62)<br><br>第5章 数字气象(64)<br>5.1 背景概述(64)<br>5.2 气象卫星发展现状(65)<br>5.3 气象卫星应用(72)<br>5.4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73)<br><br>第6章 数字石油(75)<br>6.1 背景概述(75)<br>6.2 发展现状(77)<br>6.2.1 空间信息技术在数字油田建设中的应用(77)<br>6.2.2 数字油田建设关键技术(78)<br>6.3 应用实例(80)<br>6.4 目标和发展趋势(81)<br>6.5 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82)<br><br>第7章 数字煤炭(83)<br>7.1 背景概述(83)<br>7.1.1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83)<br>7.1.2 数字煤炭在煤炭工业中的定位(83)<br>7.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85)<br>7.2.1 煤炭工业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状况(85)<br>7.2.2 煤炭工业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进展(87)<br>7.2.3 关键技术与标准化规范(89)<br>7.2.4 产业化(89)<br>7.3 应用实例(91)<br>7.4 发展目标和重点(92)<br>7.4.1 发展目标(92)<br>7.4.2 发展重点(93)<br>7.5 存在问题和政策措施(94)<br><br>第8章 数字地质(95)<br>8.1 背景概述(95)<br>8.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现状(97)<br>8.2.1 基础地质数据库体系建设(97)<br>8.2.2 基础设施建设(104)<br>8.2.3 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110)<br>8.3 存在问题与工作建议(112)<br><br>第9章 数字农业(115)<br>9.1 背景概述(115)<br>9.2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117)<br>9.2.1 数字农业支撑技术体系(117)<br>9.2.2 数字农业重点发展领域(119)<br>9.2.3 数字农业关键技术(123)<br>9.2.4 数字农业有关政策法规(126)<br>9.3 数字农业应用实例(128)<br>9.4 数字农业发展方向(130)<br>9.5 数字农业存在的问题(131)<br>9.6 数字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131)<br>9.6.1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131)<br>9.6.2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33)<br><br>第10章 数字林业(135)<br>10.1 背景概述(135)<br>10.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137)<br>10.2.1 我国林业中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137)<br>10.2.2 数字林业应用领域(138)<br>10.2.3 数字林业标准化(141)<br>10.3 应用实例(142)<br>10.3.1 森林资源基础信息平台(142)<br>10.3.2 国家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区遥感监测评价(144)<br>10.4 目标和发展思路(144)<br>10.5 存在的问题(145)<br>10.6 政策与措施(146)<br><br>第11章 数字水利(148)<br>11.1 背景概述(148)<br>11.2 “十一五”以来数字水利的发展状况(148)<br>11.2.1 我国水利中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148)<br>11.2.2 数字水利应用领域(150)<br>11.2.3 数字水利相关标准(151)<br>11.3 数字水利应用实例(152)<br>11.4 数字水利发展目标和思路(154)<br>11.5 存在的问题(155)<br>11.6 政策与措施(156)<br><br>第12章 数字环保(158)<br>12.1 背景概述(158)<br>12.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160)<br>12.2.1 环境空间信息获取手段的发展(160)<br>12.2.2 环保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161)<br>12.2.3 环保空间信息技术关键技术研究(162)<br>12.2.4 环保空间信息技术标准化(163)<br>12.3 应用实例(164)<br>12.3.1 水环境遥感应用(164)<br>12.3.2 大气环境遥感应用(164)<br>12.3.3 数字环保工程系统建设实例(165)<br>12.4 发展趋势(166)<br>12.5 存在问题(168)<br>12.6 政策与措施(169)<br><br>第13章 数字减灾(170)<br>13.1 背景概述(170)<br>13.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171)<br>13.2.1 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减灾应用(171)<br>13.2.2 数字减灾: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74)<br>13.2.3 空间信息技术在减灾中的应用领域(181)<br>13.2.4 数字减灾标准化(183)<br>13.2.5 政策法规(184)<br>13.3 应用实例(184)<br>13.4 发展趋势(186)<br>13.5 政策与措施(187)<br><br>第14章 数字省份(189)<br>14.1 背景概述(189)<br>14.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190)<br>14.3 应用实例(194)<br>14.4 近期工作(196)<br><br>第15章 数字城市(199)<br>15.1 城市信息化现状综述(199)<br>15.2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200)<br>15.3 无线城市建设现状(203)<br>15.4 智慧城市现状(210)<br>15.5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其他方面(213)<br>15.5.1 城镇地籍数字化管理进展(213)<br>15.5.2 城市扩展的遥感监测(214)<br>15.5.3 城市化群与信息化(215)<br><br>第16章 数字交通(221)<br>16.1 背景概述(221)<br>16.1.1 智能交通系统与空间信息技术(221)<br>16.1.2 数字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222)<br>16.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223)<br>16.2.1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总体情况(223)<br>16.2.2 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224)<br>16.2.3 我国交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关键技术(226)<br>16.2.4 标准化(228)<br>16.3 数字交通应用实例(229)<br>16.3.1 北京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229)<br>16.3.2 北京市动态路况信息服务系统概述(231)<br>16.4 数字交通发展存在问题(232)<br><br>第17章 数字健康(233)<br>17.1 背景概述(233)<br>17.2 数字健康发展现状(233)<br>17.3 中国推动数字健康的重要工作——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236)<br>17.4 国外应用实例(242)<br>17.4.1 美国医疗信息化(242)<br>17.4.2 加拿大电子健康系统(245)<br>17.4.3 日本e-Health应用的重点领域(248)<br>17.4.4 e-Health在韩国的发展(251)<br><br>第18章 空间信息服务产业(254)<br>18.1 背景概述(254)<br>18.2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255)<br>18.2.1 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255)<br>18.2.2 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的需求分析(257)<br>18.2.3 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的关键技术(259)<br>18.2.4 标准化(261)<br>18.2.5 已经制定的政策法规(261)<br>18.3 发展趋势(262)<br>18.4 存在的问题(265)<br>18.5 政策建议(266)<br><br>第19章 数字中国保障体系(267)<br>19.1 组织管理(267)<br>19.2 政策法规(268)<br>19.2.1 国外空间信息立法情况(268)<br>19.2.2 我国空间信息立法情况(271)<br>19.3 标准规范(271)<br>19.3.1 国际信息标准化组织(271)<br>19.3.2 国内信息标准化组织(272)<br>19.3.3 我国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标准情况(273)<br>19.4 信息安全(275)<br>19.5 与数字中国有关的能力建设(277)<br><br>第20章 数字中国发展政策建议(279)<br>20.1 将“数字中国”列入“十二五”规划(279)<br>20.2 国产遥感卫星发展的政策建议(280)<br>20.2.1 国产遥感卫星发展面临的问题(280)<br>20.2.2 政策建议(280)<br>20.3 国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发展政策建议(281)<br>20.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及趋势(282)<br>20.4.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282)<br>20.4.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283)<br>20.4.3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建议(284)<br>20.5 数字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共享发展政策建议(285)<br>附录 年度大事记(288)<br>参考文献(292)<br>本书各章执笔人(2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