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鸿沟测度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519279
  • 作      者:
    张彬,李潇,(美)Richard D. Taylor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彬,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电信政策。电信网络和业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化等方面。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数字通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5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10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一直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期主讲课程包括“电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经济管理”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完成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于2003—2004学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一年。1996年7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作为“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主要项目研究者于1997年8月获得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几年出版的著作包括《现代电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通信经济管理》等,出版译著《亚太信息技术园——地区性数字鸿沟之启示》。
    Richard D.TaVlor(理查德·泰勒),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信研究帕默(Palmer)基金主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通信学院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加盟教授,该校信息政策研究所(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强调信息技术在完善民主、社会责任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潜能)的创建者之一。现任所长。主导了众多信息技术应用与投资方面(尤其是亚太地区)重点项目的研究。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相关著作和文章。
    李潇,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读博士,师从张彬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信运营管理、信息产业政策以及数字鸿沟的测度与预测。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作为主研人参与了多项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数字鸿沟测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数字鸿沟”测度相关组织、模型与方法的系统总结,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建立了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测度“数字鸿沟”的方法体系,并根据权威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的“数字鸿沟”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思路与对策。书中建立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体系不仅对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方法和理论的综合运用也具有普适性和较强的可借鉴性。
展开
精彩书摘
    1  绪论
    1.1  难点:对“信息”、“数字鸿沟”及其他的测量
    正如本章将要阐述的,观察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信息社会”。这一视角将贯穿整本书。人们普遍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共同拥有发展机会,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数字鸿沟”可以证明这一点。数字鸿沟是被广泛使用、没有固定的意义、随着研究的目的而定的概念,通常,它反映的是差距。这个差距通常指经济的,但也可以是社会、政治及个人的。为了达到理想的信息社会,需要跨越这些差距,即数字鸿沟。但是依据下面的讨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们认为信息及信息技术对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影响过程。有效的决策、明智的选择是立足于现实、基于实验数据和客观分析得出的;这些方式、方法是科学和经济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然而,这类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信息”,因此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试图确定那些可以表征各种信息属性的不同替代物来测量它们,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数学处理,但这种信息社会的模型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理论和实践挑战。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难点:对“信息”、“数字鸿沟”及其他的测量
1.1.1 什么是“信息”
1.1.2 英语中的“信息”
1.1.3 测量“信息”的方法
1.1.4 早期对信息社会的测量
1.1.5 概念上的挑战
1.1.6 关于测量“信息”的假设
1.2 信息学中信息的作用
1.2.1 信息的异构性
1.2.2 信息的无损性
1.2.3 信息的认知性
1.2.4 信息的环境性
1.2.5 信息的整体性
1.2.6 信息的累积性
1.2.7 信息的瞬时性
1.2.8 信息的易漏性
1.2.9 信息的捆绑性
1.2.10 信息比资金更重要
1.2.11 信息需要(或倾向于)免费提供
1.2.12 信息是一种“经验商品”
1.2.13 信息是“公共”用品
1.2.14 信息的多样性
1.3 国际信息度量项目
1.3.1 国家对信息度量技术的支持
1.3.2 信息社会指标的现行研究
1.4 信息测量研究的限制因素
1.4.1 方法的优缺点
1.4.2 数字鸿沟(电子化社会)/电子化准备程度的测量
1.5 对数字鸿沟测量方法的评论
1.5.1 综合指标和主观指标
1.5.2 信息测度研究的方法分类比较
1.5.3 机遇:WSIS呼吁信息测量的进一步发展
1.5.4 整合:向通用模型发展
1.6 发掘新的模型
1.6.1 数据问题
1.6.2 统计方法
1.6.3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2 国际组织在测度数字鸿沟方面的贡献
2.1 国际电信联盟
2.1.1 国际电信联盟简介
2.1.2 与数字鸿沟相关的国际活动
2.2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2.2.1 简介
2.2.2 与数字鸿沟相关的测度研究
2.3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3.1 简介
2.3.2 与ICT测度有关的活动
2.3.3 ICT发展指数与ICT扩散指数
2.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4.1 简介
2.4.2 UNDP与数字鸿沟
2.5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
2.5.1 简介
2.5.2 UNESC0与数字鸿沟
2.5.3 知识鸿沟与数字鸿沟
2.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6.1 简介
2.6.2 相关国际会议与活动
2.6.3 OECD与数字鸿沟
2.7 世界经济论坛
2.7.1 简介
2.7.2 WEF 数字鸿沟
2.8 经济学人信息部
2.8.1 简介
2.8.2 EIU亏数字鸿沟
2.9 测度ICT促进发展伙伴关系联盟
2.9.1 简介
2.9.2 伙伴关系与数字鸿沟
2.10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0 .1 简介
2.10 .2 APEC与数字鸿沟
2.11 世界银行
2.11 .1 简介
2.11 .2 世界银行与数字鸿沟

3 国际著名数字鸿沟测度模型介绍
3.1 电子化准备度
3.1.1 CSPP的网络化世界准备度指南
3.1.2 CID的网络化世界准备度指标体系
3.1.3 APEC的电子商务准备程度指标体系
3.1.4 USAID的ICT和ICT支持产品和服务输出潜能指标体系
3.1.5 InfoDev的ICT接人与接入实现指标体系
3.1.6 SIDA的ICT统计指标
3.1.7 ASEAN的e-ASEAN准备指标体系
3.1.8 MI的电子化准备度测度指标体系
3.1.9 WITSA的电子商务影响因素
3.1.10  Crenshaw和Robinson的ICT发展影响因素
3.1.11  CIDCM的谈判网模型指标体系
3.1.12 世界银行的知识经济评价指标
3.1.13  IDC的信息社会指数
3.1.14 全球化指数
3.2 EIU的电子化准备度指标体系
3.2.1 简介
3.2.22 003年电子化准备度排名
3.2.32 008年电子化准备度排名
3.3 sIBIS的电子欧洲指标体系
3.3.1 简介
3.3.2 电子欧洲指标体系
3.4 Bridges.org对E-readiness的总结
3.5 INSEAD和wEF的网络化准备指数
3.5.1 NRI背景介绍
3.5.2 NRI的结构
3.5.3 NRI的应用
3.5.4 NRI评价
3.6 世界银行的at-a-glance指标体系
3.6.1 简介
3.6.2 一瞥(at-a-glance)指标体系
3.7 OECD的信息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和IcT影响指标体系
3.7.1 简介
3.7.2 信息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3.8 UNcTAD的ICT发展指数和ICT扩散指标体系
3.8.1 简介
3.8.2 ICT发展指标体系
3.8.3 IcT扩散指标体系
3.9 Partnership/ITU的1CT核心指标体系和全球IcT指标体系
3.9.1 简介
3.9.2 ICT核心指标体系
3.9.3 全球ICT指标体系
3.9.4 改进的IcT核心指标体系
3.10  ITU的数字接入指数
3.10 .1 DAI产生背景
3.10 .2 DAI的概念框架
3.10 .3 测度指标体系
3.11  Orbicom的Inlostate指数
……

4 数字鸿沟测算方法介绍
5 国内现有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
6 我国数字鸿沟测度实证研究
7 基于基尼系数法则度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
8 基于信息量测度数字鸿沟
9 数字鸿沟测度结构模型研究
10 主成分及主因子分析法在数字鸿沟测度研究中的应用
11 层次分析法在数字鸿沟测度研究中的应用
12 离散地分析法测度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
13 层次聚类分析法在数字鸿沟测度研究中的应用
14 时间距离法在数字鸿沟测度研究中的应用
15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数字鸿沟测度研究中的应用
16 研究发现与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