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519002
  • 作      者:
    莫茜著
  • 出 版 社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适合社会上关注文化现象与文化发展的各类人群,尤其是大学生、教师、文化企业家及文化活动的管理者阅读。同时《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也可作为我国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辅助读物。对文化现象的考察和阐释是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这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现象,在文化的分层中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造就了大众文化的繁荣,信息化的浪潮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兴起。《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试图对这两种文化现象进行历史的梳理、现象的考察和理论的阐释,揭示其对社会的影响、本质意义及给人们的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在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主要生存在由宗法关系维系的自然秩序之中,尚未建立起自觉的社会关系。换言之,农业文明条件下的人尚未建立起自由、平等、自觉、开放的社会交往,而是作为自在的日常生活主体而进行着基于血缘关系、宗法关系和天然情感的日常交往。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制系统,即宗法制在整个农业文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它通过世袭制、长子继承制等左右着社会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则通过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伦理纲常和等级关系决定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形成了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宗法关系、伦理纲常、人身依附关系把每一个体固定到一个位置上,使之终生不变。人生活在这种关系之中就如同生存在一个天然的自然秩序之中。
  第三,农业文明条件下的精神生产领域相对不发达,是由少数人独占的领域,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和条件进入更高层面的精神活动领域中,更不可能参与精神生产创造活动。他们终生停留在自在的日常观念世界之中,凭借着传统、习惯、经验、常识等重复性和自在的文化模式而自发地生存。在农业文明条件下,精神成果的创造是少数杰出人物的活动,只是极少数具有很好文化背景和条件的思想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才有资格和机会参与精神生产的创造;精神成果的享用也往往是少数人,如达官贵人、富有家庭的子女的特权。以愚民为核心的传统的统治思想影响,以及落后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封闭的社会生活等,造成绝大多数人处于不识字的文盲或半文盲状态之中,终生与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成果绝缘。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
第二节 文化的划分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意义

上篇 工业化时代的大众文化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第一节 关于大众文化涵义的探讨
大众文化的定义
大众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时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工业化
现代城市化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主体
作为工业社会集合体的“大众
大众与市民社会

第二章 大众社会与大众消费文化
第一节 大众社会
第二节 大众消费文化
第三节 消费社会的繁荣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第三章 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
第一节 大众媒介产生的一般过程
大众媒介的开创时代
大众媒介的大发展时期
第二节 几种基本的大众媒介
报刊
电影
电视
第三节 大众媒介与媒体权力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理论对媒体权力的论述
布尔迪厄的“新闻场”理论对媒体权力的论述

第四章 大众文化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几种解读
第一节 精英主义视角的解读
第二节 葛兰西文化霸权主义视角的解读
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人文主义视角的解读
第四节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视角的解读

下篇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文化
第五章 网络文化概述
第一节 关于网络文化涵义探讨
网络文化的定义
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信息社会的来临和因特网的出现
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网络,从精英走向大众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主体
网络的公众基础
网络文化主体实践能力的发展
网络文化主体认识能力的发展
网络文化主体交往能力的发展

第六章 网络社区文化
第一节 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的涵义
网络社区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社区的基本形式
聊天室
BBS
社交性网站
社区网站
第三节 虚拟社会的诱惑与陷阱
交友陷阱
安全漏洞
网络隐私权问题

第七章 网络文化的基本领域
第一节 网络政治
网络政治的定义
网络时代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
网络民主
第二节 网络教育
网络对教育技术的改变
网络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冲击
网络时代建立新的教育观
教学方式的转型
学习方式的转型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优势
第三节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定义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对网络文学的质疑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化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特征及理论来源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及其涵义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网络文化中的后现代实践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无权威的世界
网络中的虚拟人生
“恶搞”文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