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交替更新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曾经历过不同的阶段:管制贸易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混合贸易战略等。当前我国的外贸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即内外失衡同时并存。就国内经济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战,经济高增长背后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例如,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低效,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压力,环境和资源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因素;就外部经济而言,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扩大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条件逐步恶化,对外贸易摩擦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我国宏观经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传统的外贸发展战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下对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与时俱进地提出建立适应现实需要的新的外贸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明确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为政府科学干预对外贸易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说明,这对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下对我国外贸发展战略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是对国际经济学内外均衡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发展经济学外贸发展战略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分析》运用了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分析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深入理解了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理论、内外均衡目标与外贸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及回顾和梳理了发展经济学的外贸发展观和发展中国家外贸发展战略实践演变的基础上,对我国内外均衡状况和传统外贸发展战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从“供给约束型”到“需求约束型”的转变,客观上推动了出口导向战略在我国的长期盛行;然而,出口的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是间接和有限的,长期的出口扩张引发和扩大了社会和经济的内外失衡。为此,我们应该超越旧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选择并构建“开放型内外均衡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模式,这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新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开放型内外均衡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更加适应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以内外均衡理论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立足于大国经济,强调内外结合和供需结合,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构建途径中,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树立新的外贸发展开放理念;加强国内市场建设,以内为本,以外为辅;强调进口和出口并重,努力保持进出口总体平衡;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大力促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化升级,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金融体系改革,促进金融体系的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增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有效性。
《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分析》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逻辑思想和研究视角上,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分析》将国际经济学的内外均衡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外贸发展战略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外贸发展战略视为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政策协调的内生变量,然后从内外均衡目标与外贸发展战略的关系上来研究我国外贸发展战略问题,并最终提出“开放型内外均衡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模式应是我国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的最佳选择。与传统的外贸发展战略模式不同,“开放型内外均衡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的超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