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国与欧洲的地理区位不同,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和政治体制、文化价值观的演化历程均有着诸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考察研究中国古代商业及商人的发展历史时,如果要按照欧洲中世纪的商业及商人发展模式这个参照标本,就难免存在许多不相吻合的地方,从而也就难于对中国的商业及商人的本来面目,作更为精确而深入的了解。再者,我们以往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及商品市场经济演变历史时,较多地关注于所谓经济基础对于社会进步、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思想观念等等所谓上层建筑的推动影响力。从长远的历史发展进程而言,这种推动影响力当然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如果过于单纯地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来考察经济史的发展历程,恐怕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单线的理论思维尚不足以全面地解释错综复杂的时代现象。事实上,经济史所表现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只是社会整体构架的多面体之一。历史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应该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精神观念等等的诸多层面与因素所组合而成的。这诸多的层面与因素之间相互关连、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牵制,形成共同的合力,从而决定这个时代的地域历史将往哪个方向前进。
就中国古代的情景而言,早在二千多年前,以儒家为核心的文化伦理观念已经形成,它成为规范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走向的固定模式,一直延续到近代社会而没有改变。从国家政治体制来看,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的社会控制格局,尽管经历了大大小小王朝的不断更替,但是二千多年来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