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北京餐饮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8403
  • 作      者:
    柯小卫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小吃见证了北京时代变迁,“开国第一宴”与北京餐饮的新生,“文革”期间北京餐馆的凋零,传统佳肴、外邦菜、洋快餐共生共荣。
展开
作者简介
    柯小卫,1957年9月生,汉族。曾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作品:长篇人物传记《陈鹤琴传》,纪实文学《梅州大侠廖安祥》、《晚年陈立夫》、《孤岛往事》、《松林中新生的学校》、《我的父亲柯在铄》、《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全国学联》、《三见徐向洋》等,学术论文《陈鹤琴与晓庄》、《重读”活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北京餐饮的发展源流<br>  北京的餐饮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金中都时就出现许多酒楼;元朝和明朝时期,北京的商业集中区域开始形成,上至王宫权贵,下至平民百姓,各阶层消费呈现不同特点。此时,京城里已有饭摊、饭铺和售卖黄酒小铺出现,较大规模的餐馆很少,餐饮服务业发展缓慢。到18世纪中叶,清王朝的封建经济兴盛繁荣,国力强大,社会稳定,史称“康雍乾盛世”。有资料显示,至18纪末,全国人口已达到三亿左右。这一时期,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商业形成规模并日益繁盛,京城的餐饮业发展、扩张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历史上最“鼎盛”时期。<br>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1860年和1900年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先后占领北京并建立“租界”和“使馆区”,北京城中出现了早期的西餐馆、咖啡馆。<br>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北洋政府执政,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动荡不安,人心惴惴不安。与此同时,带有明显文化、教育新派色彩商业区的出现使京城传统商业格局吹起一股清新空气,而以清淡、素雅为特征的淮扬菜在食界中受到人们青睐,多少有些“求新”、“寻变”的意味。<br>    1928年后,随着国都南迁,北京改称“北平特别市”,尤其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市况益趋不振,商业日渐萧条,各种生意一落千丈,餐饮业也受到影响,北京的商业和餐饮业一直处于彷徨与衰败的阴影之中,直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br>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北京的商业和餐饮业重获生机,晕现新的时代特征。70年代后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使国内的各项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开始摆脱禁锢、贫困,向着现代化小康社会目标更迈进了一大步。作为直接反映这些改变和特征的窗口,餐饮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br>    一、早期的“堂”与“居”<br>    在北京人的传统称谓中,过去只有饭铺、饭庄和酒楼,“餐馆”一词来自于现代。北京最早的餐馆,又叫菜馆或炒菜馆,兴起于明代,到清代中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菜馆或炒菜馆的前身,有些是小酒馆,有些是“饽饽铺”。清朝初年,前门大街一带有不少门脸不大的小酒馆,门前挑起一根竹竿,挂上一个酒葫芦作为标志。店内桌椅很少,盛酒的大酒缸上放个盖子就可以当作待客的桌子。除了酒之外,小店还有荤素酒菜、烙饼面条供应,使客人可以“酒足饭饱”,人们将此种小酒馆称为“二荤铺”或“大酒缸”。京城中有名的烧麦馆“都一处”,原店址在鲜鱼口南,店名叫“王记酒铺”,创始人是山西浮山北开村人王瑞福,在创业时就是这样的“二荤铺”或“大酒缸”。由于乾隆皇帝的一次微服私访,在小铺吃了一顿可口酒菜,御赐写有“都一处”蝠头匾,从此名声大振。<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北京餐饮的发展源流<br>一、早期的“堂”与“居”<br>二、“八大楼”<br>三、北京人的餐饮习俗<br>四、老北京的“餐馆文化”<br>五、早期的餐馆创业者<br>六、清真菜<br>七、大茶馆<br>八、民间传统小吃<br>九、从兴盛到衰败<br><br>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餐饮的新生<br>一、开国第一宴<br>二、对老字号餐馆的抢救与保护<br>三、新中国的美食之都<br>四、“大跃进”时代的餐饮<br>五、“文革”时期的餐饮情形<br><br>第三章 春风使坚冰悄悄融化<br>一、第一家个体户饭馆开业<br>二、“全聚德”招牌失而复得<br>三、烹饪大师与名馔佳肴<br>四、外地餐饮名店进京<br>五、80年代形成餐饮潮流<br><br>第四章 面对挑战与机遇<br>一、“国营餐馆”面临生存困境<br>二、改革举措开始推出<br>三、“老字号”的“变身”<br>四、振兴之路<br><br>第五章 从饮食潮流看时代发展<br>一、90年代的饮食现象<br>二、“毛氏红烧肉”<br>三、“九头鸟”与“九头鹰”<br>四、新派川菜<br>五、火锅大战<br>六、烤鸭的创新<br>七、上海菜和杭州菜<br>八、东北菜<br>九、家常菜的兴起<br>十、簋街<br><br>第六章 海外餐饮在北京的发展<br>一、日本料理<br>二、港式餐饮<br>三、韩国料理<br>四、台湾餐饮<br><br>第七章 “洋快餐”启示录<br>一、“洋快餐”登陆北京<br>二、“中式快餐”与“洋快餐”较量<br>三、中式面条打开了局面<br><br>第八章 北京餐饮的繁荣时期<br>一、“老字号”重放光彩<br>二、北京小吃<br>三、北京菜<br>四、三里屯酒吧街<br>五、老舍茶馆<br>六、北京的咖啡馆<br><br>第九章 21世纪餐饮面面观<br>一、绿色、健康、生态成为饮食时尚<br>二、个性化和休闲化受到年轻人追逐<br>三、中两相融的餐饮<br>四、文化成为经营的法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