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8371
  • 作      者:
    宋振春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日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基于日本文化遗产的特点,深入研究了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地方、社会团体,居民如何分工合作,利益分配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过程,产品的创新路径等问题,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模式。《日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认为,日本的文化遗产宗教色彩浓厚,形态具体、多样,生活化和延续性较强,有独特的文化表现力。日本的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从结构构成上看是综合性、复合性的体制。综合性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旅游管理、相关产业与服务管理的横向结合,复合性体现了行政干预、公益性管理、经营性管理等不闻性质的管理职能与组织的结合。基于法律制度原因,各种相关的社会团体数量庞大,在政府参与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合作网络,是一种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相协调的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社会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制度都有待完善。由于制度缺陷造成的混乱与矛盾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因此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管理体制问题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王兴斌根据旅游服务的特殊性提出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四权分离与制衡”的管理模式①。实际是比较完整的市场化的模式,既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赞同,也受到非常强烈的质疑。从宏观的体制安排到具体遗产旅游经营管理的形式,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实际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在社会条件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取得一致意见是比较困难的。张朝枝等提出用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角度研究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问题②,但也无法确定哪种制度形式更适合中国遗产的实际情况。   许多学者进行了中外对比研究,希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徐嵩龄详细考察了西欧各国近些年文化遗产管理改革的情况,认为其特点主要改变的不是遗产所有权,而是遗产经营权的性质与规模,因而可概称为“私营化模式”,也是西欧文化遗产管理制度改革的主流模式。通过分析西欧文化遗产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认为中国遗产管理制度改革应以非营利制度为核心③。张朝枝、保继刚从世界遗产地产权主体、资源处置权设置与法律监督机制三个角度对美国、日本的世界遗产地管理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应该完善法律监督、理顺资源处置权、确立清晰的产权主体④。在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中,因各自的立场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意见。对此,徐嵩龄认为可以分为两派:国家公园派和产权转移派。表面上看是对管理制度的选择,实际还表达了社会的利益纷争⑤。   政府如何发挥作用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文化遗产的公共性,研究者多主张更多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是抑制文化遗产的过度商业化,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如保继刚、苏晓波(2004)对周庄和丽江的研究,认为政府的适当干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关于研究的问题 1.2 遗产旅游的有关研究情况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2 日本文化遗产资源的内容与特点 2.1 日本对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 2.1.1 对文化遗产作用的理解 2.1.2 日本文化遗产分类 2.2 日本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 2.2.1 日本的世界文化遗产 2.2.2 利用形式分类 2.3 日本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 2.3.1 宗教色彩浓厚 2.3.2 文化遗产的具体化与分散化 2.3.3 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与延续性 2.3.4 外在表现形式的独特性 2.3.5 所有权分散 3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制度与保护思潮 3.1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制度的发端 3.1.1 社会近代化与文化遗产的破坏 3.1.2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制度的发端 3.1.3 近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制度的基本内容 3.2 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保护利用内容的扩展 3.2.1 《文化财保护法》与现代文化遗产体系 3.2.2 历史风土的整体性保护 3.3 民间运动与地方保护利用制度 3.3.1 民间保护意识的觉醒 3.3.2 重要历史都市的保护运动 3.3.3 历史环境保护与全国性保护运动 3.3.4 地方历史景观保护利用制度 3.3.5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3.4 日本文化遗产价值观念分析 3.4.1 重视传统文化的观念 3.4.2 保存的真实性 3.4.3 保护主体与目的的多元化 3.4.4 保护与利用关系的认识 3.5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制度的特点 3.5.1 中央政府主导与专业化 3.5.2 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 3.5.3 民间与政府的互动合作 4 观光立国战略与文化遗产旅游促进政策 4.1 日本社会转型与文化立国战略 4.1.1 社会转型与文化立国战略 4.1.2 文化立国战略的意义 4.2 文化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策 4.2.1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振兴与发展的基石 4.2.2 财政支持与文化赞助制度 4.3 观光立国战略 4.3.1 日本国际旅游政策的演变过程 4.3.2 观光立国战略的性质 4.3.3 文化遗产与观光立国 4.3.4 观光立国战略的影响 4.4 文化遗产旅游促进制度与政策的强化 4.4.1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策的强化 4.4.2 法律制度的完善 5 行政与社会管理组织体制 5.1 国家旅游行政与行业管理 5.1.1 国家旅游行政机构的构成与特点 5.1.2 法人机构与行业管理 5.2 地域振兴中的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体制 5.2.1 文化遗产旅游与地域振兴 5.2.2 地方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5.2.3 地方文化遗产旅游政策 5.3 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 5.3.1 社会组织的类型 5.3.2 运营机制 5.3.3 功能特点 5.4 行政与社会管理的网络机制 5.4.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工与合作 5.4.2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 5.4.3 地区合作 5.4.4 文化遗产观光的属性与管理体制的特点 6 政府引导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 6.1 “观光圈”整备建设 6.1.1 观光立国与观光圈建设 6.1.2 观光圈建设的内容与体制 6.1.3 地方观光圈建设的推进 6.2 促进文化旅游 6.3 引导推进产业旅游 6.4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会展旅游 7 经营组织特点 7.1 参与主体 7.1.1 法律与政策体系 7.1.2 经营体系的构成 7.1.3 社区的经营组织形式 7.2 组织过程与利益关系协调 7.2.1 经营体系的运作 7.2.2 盈利环节分析 7.2.3 利益协调机制 7.3 动力机制特点 7.3.1 居民利益追求 7.3.2 政府机构的推动 7.3.3 市场竞争的促进 8 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形式与结构 8.1 产品形式 8.1.1 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空间组合 8.1.2 消费形式 8.1.3 价格特点 8.2 内容结构 8.2.1 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体系 8.2.2 旅游内容的综合化 8.3 地域结构 8.3.1 地域特点 8.3.2 地域组合 8.4 创新机制 8.4.1 产品内容创新 8.4.2 市场结构方面的创新 8.4.3 政府规制的变化 9 结语 9.1 主要的研究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附录1 推进观光立国基本法 附录2 关于观光立国恳谈会的召开 附录3 关于观光立国推进战略会议的召开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