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1.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受中国几代人现代化之梦的推动,中国民众具有强烈的赶超意识,希望中华民族能够成为世界上受尊重、有影响的民族,也希望尽快过上现代的舒适的生活,这种高期望推动着对经济增长实行超乎寻常的强刺激。中国的现代化起点是在本社会内部缺少现代化积累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中国现代化路径关注的基点是所谓的“民族-国家利益本位”,追求的只是国际利益角逐中的实力排序,这种导向的现代化将民生问题与国家利益捆绑打包,形成了国家第一、民生第二的价值取向,振兴经济成为新民族主义的中心话语,现代化的城市化又被推到前台:要现代化就必须城市化;有了城市化,则带动了工业化,而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李远行,2004)。中国人不得不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高度中央集权下的自我剥夺,即使是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持我国出口的经济驱动力,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挤压了劳动者合理的劳动待遇、像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温铁军,2000)。
2.人口、资源压力处于极限状态
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一般都是从农业中提取的。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资源量很小,相对的人均农业剩余就更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