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33464
  • 作      者:
    王艳玲,杨德东,张冬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可见,现代农业建设从本质看,是在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下,从人、财、物、科技、管理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多方位的投资,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缩小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因此,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三农”问题,还直接涉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问题。
  针对现代农业如何推进,走什么样的模式,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什么困难,怎样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矛盾,河南省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等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是在该项研究成果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分别从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物装备、现代农业信息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政策体系等7个方面对现代农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并从河南省农业的具体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思路和相关措施,对指导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指导我国其他农业大省的现代农业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1.1  国内外学者关于现代农业的论述
  1.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什么是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国内外尚未见统一的定义。从目前的国内外有关资料来看,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未见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统一定义。
  国内关于现代农业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石元春(2002)认为: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是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是正在拓展中的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刘志澄(2003)指出:加拿大把现代农业定义为“农业及农产食物产业”,美国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卢良恕院士(2003)指出,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0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王前海(2006)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概念。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是指二战以来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普遍采用现代化工业成果来装备农业,以机械作业替代手工操作并广泛使用化工产品和大型农业设施。这些国家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经营和管理农业,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与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晓河(2007)提出,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蒋和平(2007)指出,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和理解,还有许多观点,有的显得繁杂,有的过于简单,大部分都是关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和具体形式以及应用技术的描述,并没有反映出现代农业的科学实质。在此不再赘述。
  综合上述定义,我们认为,现代农业是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科学管理和经营体系,资源高效利用,经济效益高,与环境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品型农业产业。
  现代农业是按照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最新发展的一种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相对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而言,它是现代的、先进的,并有确定的含义和标准;相对于未来而言,它又是发展着的、不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包含新的内容。因此,现代农业并没有固定形式和标准,也不是农业演进的最后阶段,只不过是当代农业演进的先进或者最高水平。在现代农业以后,还将出现农业演进的新阶段。
  总之,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将会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
  1.1.2 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与历程
  1.1.2.1 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
  农业发展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每次技术的重大突破、劳动工具的改良和生产关系的进步,都将农业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世界农业发展史,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三个时期。人类经过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熟悉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即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开始驯养繁殖动物和种植谷物,人类进入了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这一时期农业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积累经验的方式来传承应用并有所发展的。近代时期始于产业革命之后,止于20世纪初,是从传统农业向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17世纪后期,世界人口的增加对传统农业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工业革命成果对农产品原材料的需求大增,在双重压力的共同刺激下,促使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19世纪初的基础理论和学说,像李比希(Liebig)植物营养学说、达尔文(C.Daiwin)的生物进化论、孟德尔(Mendel)的遗传学;同时还得益于工业的发展,从蒸汽机的诞生至以拖拉机和扎棉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的逐步使用,以及化学工业的进步,传统农业开始与近代科学技术结合,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标志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农业阶段,是在20世纪初采用了动力机械和人工合成化肥以后开始的,它着重依靠的是机械、化肥、农药和水利灌溉等技术,是由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物质和能源的农业。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因此,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研究表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迥然的,传统农业以劳动为主导(因此称其为劳动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基本上还处在农业社会;现代农业以资本和科学技术要素为主导(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生产率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则进入工业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基本上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决定,表现在工业为农业提供资金、装备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城市消费农产品和转移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因此,把世界农业按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3阶段划分,既体现了生产力中要素配置作用的一般经济学规律与本质,也反映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还考虑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事实上,人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和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仅仅从支撑产业的核心技术角度看,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现代农业的表象化理解就是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等;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绿色革命后,由于良种和化肥、化学农药(兽药)等化学投入品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增添了两个重要标志——良种化、化学化;随着20世纪后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论和全球市场经营理念等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科学化、技术化、集约化、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等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内涵;第一次绿色革命以后,世界农业发展普遍面临新的需求挑战和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迫使人们开始探索现代农业新的发展道路;近来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现代农业追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现代农业内涵的新诠释。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1.1 国内外学者关于现代农业的论述
1.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1.1.2 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与历程
1.1.3 现代农业的特征
1.1.4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1.2 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发展
1.2.1 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1.2.2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1.2.3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3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及启示
1.3.1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做法
1.3.2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经验
1.3.3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1.4 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战略措施
1.4.1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4.2 发展现代农业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4.3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措施

第2章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
2.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与特征
2.1.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2.1.2 农业产业体系与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的区别和联系
2.1.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
2.1.4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
2.2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2.2.1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状况
2.2.2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2.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提升的方法
2.3.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的条件
2.3.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的方法
2.4 河南省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分析
2.4.1 粮食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2.4.2 油料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2.4.3 纤维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2.4.4 畜禽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2.5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的思路与对策 建议
2.5.1 提升的思路
2.5.2 对策建议

第3章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研究
3.1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内涵
3.1.1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界定
3.1.2 农业经营方式与农业经营形式(经营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3.2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3.2.1 规模经济理论
3.2.2 比较优势理论
3.2.3 可持续农业理论
3.2.4 产业竞争力理论
3.3 国外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评析
3.3.1 国外现代农业经营的实践
3.3.2 国外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评析
3.4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实践及评价
3.4.1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类型
3.4.2 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评价
3.5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实现的政策建议
3.5.1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3.5.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3.5.3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3.5.4 建立现代农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3.5.5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
3.5.6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3.5.7 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水平

第4章 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内涵与作用
4.1.1 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内涵
4.1.2 农业机械装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4.2 河南省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4.2.1 国内外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发展的现状
4.2.2 河南省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发展现状分析
4.2.3 河南省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需求分析
4.3 河南省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3.1 农户收入低、农机装备使用成本高
4.3.2 农户生产规模小、农民素质低
4.3.3 农机装备技术不适合发展需要
4.3.4 农机装备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
4.4 河南省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发展的对策建议
4.4.1 积极调整农业机械装备结构
4.4.2 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4.4.3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业
4.4.4 营造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4.4.5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4.4.6 加大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现代农业装备的补贴制度
4.4.7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农业装备的技术创新体系
4.4.8 建立健全农机农艺相适宜的现代农业装备的标准体系

第5章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培育研究
5.1 对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的理论认识
5.1.1 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和培育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5.1.2 对农产品市场体系认识的理论基础
5.2 河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现状
5.2.1 河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基本状况
5.2.2 河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5.2.3 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制约因素
5.2.4 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物流体系问题
5.3 构建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本思路
5.3.1 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
5.3.2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3.3 培育与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
5.3.4 积极发展新型流通方式
5.3.5 开拓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
5.3.6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5.4 构建河南省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的法律保障措施
5.4.1 完善农产品市场主体法规体系
5.4.2 农产品市场竞争法规体系
5.4.3 农业宏观调控法规体系
5.4.4 完善对农产品市场监管的法规体系
5.4.5 健全技术法规体系

第6章 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6.1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6.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6.2.1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6.2.2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6.2.3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6.2.4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市场流通率-_
6.2.5 农业信息化带动农民生活素质现代化
6.2.6 农业信息化加快了农村发展水平
6.2.7 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6.3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
6.3.1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6.3.2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6.3.3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6.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4.1 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
6.4.2 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6.4.3 信息发布、传输滞后且实用性差
6.4.4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缺乏信息服务中介组织
6.5 以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方式及途径
6.5.1 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基础建设
6.5.2 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硬件建设
6.5.3 加快农业信息资源软件建设
6.6 结语

第7章 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7.1 现代农业政策及其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7.1.1 现代农业政策的分类
7.1.2 各类支农政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
7.2 现代农业政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效应分析
7.2.1 产业化支持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2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3 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4 市场体系建设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5 农业科研及科技推广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6 生态建设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7 农业机械化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2.8 良种补贴政策发展及其作用
7.3 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中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
7.3.1 财政农业支出占GDP的比重小,总体水平偏低
7.3.2 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对现代农业支持力度小
7.3.3 现代农业的支农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备
7.3.4 现代农业补贴政策补贴资金规模与农民期望差距较大
7.3.5 农业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不力影响政策效果发挥
7.3.6 农业政策孤立运行,缺乏相关政策的整体搭配
7.3.7 支农资金管理分散,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
7.4 河南省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
7.4.1 河南省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7.4.2 河南省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