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3428
  • 作      者:
    孙国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从我国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的整体视角出发,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研究路径,运用产权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博弈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方法,从抽象到具体,以理论规范分析、宏观分析、中微观分析和实证分析为四个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研究体系,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破解产权改革非平衡和实现农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可信答案。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国峰,男,1968年12月出生,甘肃省通渭县人。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近五年来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经济学家》、《学术月刊》、《农业经济问题》、《改革》等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编)著三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以及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等各类课题十多项。获2007年度浙江省优秀博士后。
展开
内容介绍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书稿是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拟从我国产权改革的系统性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非平衡问题,剖析基于这种非平衡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浙江省这一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非平衡演进过程中农地可持续利用相关变量的动态考察,旨在揭示这种非平衡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内在矛盾。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产权与权力:论土地要素的性质与理论<br>    第一节 引言<br>    本章首先对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土地产权制度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描述,目的在于让我们在具体研究本书的核心问题时能够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纵向了解。的确,横向比较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土地产权这一特殊的人类制度安排而言,掌握其历史脉络却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只有梳理了人类为什么会走过或选择这样一条颇显共性的道路,才能更加理性地比较存在于当前现实中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也才能更加充满信心地驾驭和展望我们在这一制度安排上的主动选择。任何事物的研究都离不开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在梳理前人关于这一问题的近成定论的工作中,首先所强烈感受到的就是存在于土地产权安排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这在后面第三节理论回顾中要仔细论及,但是在历史问题的可见的线索中,却始终贯穿着公平和效率相互争斗的声音。其实,任何制度安排都难以避免被这一问题所直面的尴尬。而原因也正在于任何制度安排就狭义而言都离不开人这一社会主体。这就隐隐地说明了一个这样的道理,无论历史上存在过或存在着何种土地产权制度,它们也最终都是为人这一主体而设并且因为这一主体而发生变迁。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历史也罢,理论也罢,人以及围绕着人而发生的利益纷争果然成了事件的核心。制度果然是在这样的一个路径中前进吗?如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实践和理论在这一变迁中的位置和作用?我们又如何能够理性而清晰地剖析本应和我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任何社会问题?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世界观到底该如何选择?我想,在进行眼花缭乱的研究分析之前,首先分析自己的立场也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
目录
    引论<br>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br>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br>    <br>    第三节 几个基本概念<br>    一、经济人的有限理性<br>    二、机会主义倾向<br>    三、搭便车<br>    四、制度及制度变迁<br>    五、所有权与产权<br>    六、土地制度<br>    七、土地产权<br>    八、土地产权制度<br>    九、农村土地产权制度<br>    第四节 框架结构与研究内容<br>    <br>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br>    一、理论创新<br>    二、方法创新和不足<br>    <br>    第一章 产权与权力:论土地要素的性质与理论<br>    第一节 引言<br>    第二节 土地产权的历史衍变<br>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br>    二、奴隶制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与封建土地私有产权制度<br>    三、资本主义土地私有产权制度<br>    四、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br>    五、简评<br>    <br>    第三节 理论回顾<br>    一、环境、资源禀赋与经济系统的自我积累<br>    二、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要求<br>    三、利益博弈和诱致性变迁<br>    四、简评<br>    <br>    第四节 土地要素的性质:一个新的理论解释<br>    一、多变的理论与不变的土地特性<br>    二、土地的自然属性与资本的社会属性<br>    三、国家权力与伪土地所有权的结合<br>    四、家庭承包制的自然经济性<br>    五、国家权力如何体现对农民利益的市场化保护<br>    第五节 小结<br>    <br>    第二章 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非平衡<br>    第一节 引言<br>    第二节 农村产权改革<br>    一、改革背景<br>    二、改革阶段<br>    三、改革之争与改革“红线”<br>    四、简评<br>    <br>    第三节 城市产权改革<br>    一、改革阶段<br>    二、改革理论<br>    三、土地要素安排<br>    四、简评<br>    <br>    第四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的提出及成因比较<br>    一、界定<br>    二、背景比较<br>    三、产业特征和生产要素的主导性比较<br>    四、社会体制、意识形态和理论创新比较<br>    五、土地所有权层级和管理体制比较…<br>    六、紧迫性和结果比较<br>    <br>    第五节  实现平衡:对农地集体所有的进一步思考<br>    一、农地集体所有权“锁定”<br>    二、农地集体所有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br>    三、公正性问题与进一步的反思<br>    第六节  小结<br>    <br>    第三章  产权改革非平衡、原始积累与农地可持续利用<br>    第一节  引言<br>    第二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原始积累问题(一)<br>    一、“圈地”与原始积累<br>    二、“圈地”现象的制度必然性<br>    三、原始积累中土地产权安排的正义和非正义<br>    四、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圈地”<br>    <br>    第三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原始积累问题(二)<br>    一、经济系统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一次原始积累<br>    二、经济系统商品化过程中的第二次原始积累<br>    三、产权改革非平衡与两次原始积累<br>    四、“圈地”现象中的学习效应和棘轮效应<br>    <br>    第四节  土地的积聚效应与原始积累的显性向隐性转化<br>    一、原始积累的必然与土地之间的关系<br>    二、积聚效应与垄断租金<br>    三、产业升级与土地原始积累的显性向隐性转化<br>    四、简评:一个基于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总结<br>    <br>    第五节  “用脚投票”:农民对农地产权主体缺位的无奈选择<br>    一、选择的经济学和伦理学解释<br>    二、农民选择的主客观条件<br>    三、土地抛荒仍需通过农民的自主选择解决<br>    第六节  小结:农地可持续利用的神话<br>    <br>    第四章  农地集体所有、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br>    第一节  引言<br>    第二节  文献综述<br>    一、关于土地市场和农村经营模式.<br>    二、关于农地产权及其变迁<br>    三、农地可持续利用及其与农地产权的关系<br>    四、存在问题及其改进<br>    <br>    第三节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br>    一、农地可持续利用与经营模式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br>    二、经营模式、产权创新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br>    三、农地可持续利用的产权支持和监督考核体系<br>    第四节  变量解释<br>    <br>    第五节  实证和案例分析<br>    一、组织化程度(OR)<br>    二、非农业就业机会(nFEO)<br>    三、预期(E)<br>    四、非农地化系数(nFU)<br>    第六节  小结<br>    <br>    第五章  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br>    第一节  引言<br>    第二节  对浙江省相关指标的统计描述<br>    一、一般性描述<br>    二、相关性分析<br>    三、基本结论<br>    <br>    第三节  浙江省农地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br>    一、浙江省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投入现状<br>    二、浙江省非农地化系数<br>    三、浙江省农村居民非农业就业机会<br>    四、组织化程度和预期<br>    五、小结<br>    第六章 结论<br>    参考文献<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