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就是要彻底扭转从前普遍存在的那种由农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一盘散沙式的混乱无序和迷茫无助的局面。尽管人们对早先以“一大二公”为标竿的人民公社时代的许多作法心有余悸,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却是老少皆知的道理。通过互助合作克难奋进,促进发展、保障公平,干部带群众、富人帮穷人,走共同富裕、共同上升之路,不仅是我们从未放弃过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是我们今天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社会主义内涵。毛泽东早就教导我们说:“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的言论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过渡到大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向他们不断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出路”的集体主义思想意识的“集结号”,把他们组织到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民主管理为基本原则的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去。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拧成一根绳,攒成一股劲,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战天斗地搞生产、昂首阔步闯市场。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量,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行政村一级公共资产被“吃光分尽”,集体所有制虚拟化和集体经济空洞化,基层政权无钱办实事办好事,不得不“眼睛朝上”完全等靠国家支持的尴尬态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政权建设是否坚强有力,能否承担起领导农业繁荣、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主心骨”的重大责任,很大程度上就看集体经济力量的大小强弱。政府必须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全“造血”功能,特别是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引导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兴旺发达。让农民生产生活中众多具体的困难问题,特别是村内群众共同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能够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旗帜下逐步地得到有效解决。集体组织的“钱袋”鼓了,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多了,发展生产的条件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宽了,“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强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高了,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关系也就都顺畅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