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福建城市现代化研究:以福州、厦门为中心:1843-194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67003
  • 作      者:
    林星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林星,女,1971年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文化社会学和闽台关系。在《抗日战争研究》《台湾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福建论坛》《福州大学学报》《南方人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译著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不经意地给甘为基石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蒙上了一层“低处不胜寒”的失落景象。站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道路,不能不对我们的前辈们及同仁们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坚持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这么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才能冲破艰难困境,逐渐步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已经形成了两大居于主流地位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以吴承明教授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史学派”,以及以傅衣凌教授为奠基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也称为“新社会史学派”。
展开
精彩书摘
    福建船政局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但后来衰落下来。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遭法军严重破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船政局的庞大造船计划遂成泡影。进人20世纪后,船政局仍是一蹶不振。据《闽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年)》载:“这时期的最后几年,除了对一些船只进行各种各样的修理外,再没有做什么事情,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这些船只的修理还时常中止。”
    福建船政局走向衰败,原因有多方面。有人认为由官办企业封建性产生的资金不足与大工业生产的矛盾,使船政局的生产缺乏内在动力。当时存在向资本主义经营的转变,但船政局并没有像江南造船所那样彻底完成这样的转变。也有人认为根本原因不在官办,因为船政局创办的目的就在于求强,先天就是一个亏本的企业,不存在盈利不盈利的问题,是西太后把海军经费移建颐和园,使马尾造船厂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更进一步。还有人认为是管理者方面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福建船政局不是附属于一个城市(福州)或一个港口(马尾)的地方企业。它的原料和市场都不在福州。作为中央政府兴办的军事工业,它的命运和政府政策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中央政府失去对这个企业的兴趣,不再以重金支持,而地方政府又把它视为包袱,加上企业在自身转轨或转为面对市场的民用生产并不成功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是日渐衰微。
展开
目录
导论
上篇
第一章 福建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早期历史
第一节 福建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古代福建城市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晚清福建城市的演进(1843-1911年)
第一节 贸易和商业的兴盛
第二节 近代金融业的产生
第三节 近代工业的起步
第四节 城市建设的兴起

第三章 民国前期福建城市的变迁(1911-1937年)
第一节 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第二节 金融业的转型
第三节 工业的发展
第四节 城市建设的开展

第四章 民国后期福建城市的曲折发展(1937-1949年)
第一节 沿海城市的发展停滞
第二节 省会内迁与内地城市的短暂繁荣
第三节 抗战后城市的恢复和萧条

下篇
第五章 区域中心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经济中心的形成及其作用
第二节 城乡关系的透视

第六章 城市人口和社会阶层的变化
第一节 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和迁移
第二节 人口结构的分析
第三节 城市社会的职业与阶层结构的变化

第七章 城市文化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城市教育的演变
第二节 新闻文化事业的兴起

第八章 城市社会风俗的演变
第一节 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变化
第二节 政治变革与社会风俗的嬗变
第三节 宗教信仰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四节 城市闲暇生活方式的变化
结语:对福建城市现代化的总体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