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资利益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4391
  • 作      者:
    马艳,周扬波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劳资利益论》试图以中国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以马克思经典劳资经济关系理论为基础,根据现时期劳资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尝试构建一个劳资利益关系理论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再进一步探讨中国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劳资利益关系这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新时期的劳资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劳资利益关系理论为出发点,在充分借鉴西方劳资关系理论中有价值的内容的基础上,吸收我国当代关于劳资利益关系最新的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一个劳资利益关系新理论模型,并应用这一理论分析了我国新时期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劳资利益关系,探讨了我国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br>    这一研究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在现时代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利益关系的协调有所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导论<br>    本书试图以中国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以马克思经典劳资经济关系理论为基础,根据现时期劳资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尝试构建一个劳资利益关系理论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再进一步探讨中国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问题。<br>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br>    1.研究背景<br>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因为任何经济关系从本质上讲都是利益关系。“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br>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市场经济社会中重要的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作为最基本的产权主体通过资本与劳动要素而发生着利益联系。从生产的角度看,资本和劳动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只有通过有效结合才能进行生产;从交换的角度看,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交换是生产的前提,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本条件。从分配上看,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是整个社会分配中最核心的部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资本与劳动的消费是新的资本与劳动关系产生的条件,也是再生产的基础。<br>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先产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在这种以追求资本主义私人利益为目的的经济关系中,利益是联结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的纽带,资本与劳动的结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两者之间为了利益的多寡也必然发生冲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br>1.研究背景<br>2.研究意义<br><br>二、研究思路与基本观点<br>1.研究思路<br>2.主要观点<br><br>第二章 劳资利益理论相关综述<br>一、马克思主义劳资利益理论<br>1.马克思主义劳资利益理论的形成和发展<br>2.马克思主义劳资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br>3.马克思主义劳资利益的理论评价<br><br>二、西方劳资利益相关理论<br>1.西方劳资利益研究的理论渊源<br>2.当代西方劳资利益关系思想<br>3.西方劳资利益关系的理论评价<br><br>三、国内劳资利益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br>1.关于劳资利益关系的基本内涵<br>2.关于劳资利益关系的类型<br>3.关于劳资利益关系的现状和调整<br>4.理论评析<br><br>第三章 劳资利益理论分析<br>一、劳资利益特征与构成主体<br>1.劳资利益基本内涵<br>2.劳资利益的构成主体<br><br>二、劳资利益关系的基本类型<br>1.私有制中的劳资利益关系<br>2.公有制中的劳资利益关系<br>3.股份制中的劳资利益关系<br><br>第四章 劳资利益理论模型(LCIFM)<br>一、LCIFM基本模型<br>二、LCIFM模型变量分析<br>1.产权变量分析<br>2.工会变量分析<br>3.政府变量分析<br>4.基本结论<br><br>第五章 中国国有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分析<br>一、计划时期国有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分析<br>1.经典作家的理论设想与社会主义实践<br>2.计划时期劳资利益关系的基本特征<br>3.计划时期劳资双方的利益分配<br><br>二、转轨时期中国国有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分析<br>1.转轨时期劳资利益关系变动情况<br>2.产权关系对劳资利益关系的影响<br>3.工会非独立性对劳资利益关系的影响<br>4.政府角色转变对劳资利益关系的影响<br><br>第六章 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分析<br>一、私营企业劳资利益关系的总体状况<br>1.私营企业的高速增长趋势<br>2.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受损的表现<br><br>二、私有资本产权单一化下的劳资利益关系不对等<br>1.劳资权力不平等<br>2.利益分配不平等<br><br>三、工会职能弱化与劳资利益关系失衡<br>1.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情况<br>2.工会组建率提升与劳资利益冲突并行不悖<br><br>四、政府行为偏差与劳资利益关系冲突<br>1.政府行为偏差及其对劳资利益的影响<br>2.私营企业“劳资政”三方博弈中政府行为选择<br><br>五、私营企业LCIFM模型的实证分析<br>1.样本说明<br>2.样本分析<br>3.结论分析<br><br>第七章 中国股份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分析<br>一、劳动者持股对劳资利益关系的改变<br>1.股份制企业劳动者持股的情况<br>2.劳动者持股与劳动者利益变化<br>3.劳动者持股与企业总体利益变化<br>4.劳动者持股的博弈分析<br><br>二、制度缺失下的工会行为分析<br>1.工会难以发挥有效作用<br>2.工会定位与公司治理机制对接不到位<br><br>三、政府行为对劳资利益关系的影响<br>1.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br>2.政府的利益调节不到位<br>四、股份制企业LCIFM模型的实证分析<br>1.样本说明<br>2.样本分析<br>3.结论分析<br><br>第八章 新时期中国劳资利益关系的协调<br>一、公有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协调<br>1.加强国有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br>2.实现工会角色和行为的转变<br>3.实现政府行为角色的调整<br><br>二、私有企业劳资利益关系的协调<br>1.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br>2.切实加强工会力量和集体谈判功能<br>3.提升政府的调控力度<br><br>三、股份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的协调<br>1.正确处理劳资利益关系与产权关系<br>2.建立工会组织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协调<br>3.加强政府差别调节股份制劳资利益关系的制度创新<br>参考文献<br>附录A<br>附录B<br>附录C<br>附录D<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