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与我国的改革深化、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非常密切。近年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合理流动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不容回避的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一些长期积累的困难和问题,与其他劳动力的求职交织合流,在我国现阶段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显现出地域、学校、专业和个人等方面的不平衡,而且这一严峻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产生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指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当期(年)内的正式就业(与用人单位建立合法的工作关系或劳动关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阻滞的现实与基本原因
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从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全部毕业生几乎都由学校按计划分配派遣到指定单位报到上班;1992年明确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经济转轨和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毕业就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试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率呈现波动但基本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上;2003年后,即1999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毕业生数量突增,大学生求职完全市场化,就业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经粗略估算,目前我国未正式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累计数已超过300万人,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2000亿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