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2420
  • 作      者:
    董志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董志凯,1944年出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跻身国际市场的艰辛起步》、《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主编和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1949-1952中国经济分析》;副主编和撰写《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常务副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收集的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撰写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部分论文。内容大体分为五个方面:前三部分按研究对象的时序编辑,即新中国建立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8-1952年);计划经济建立与实施时期(1953-1978年);改革开放阶段(1978-2008年)。第四部分为贯通几个时期的论文;第五部分为有关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学科建设。限于时间和篇幅,本次出版时对部分文章作了压缩,作了个别文字处理。为了保留历史的印迹同时使读者理解创作的背景,在每篇文章末尾注明了写作和发表时间。
展开
精彩书摘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胎于旧中国。她与旧中国的经济遗产具有双重关系:废除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继承、改造与发展既有的经济成分与生产力。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旧中国的经济遗产,关系到新中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的教训,值得认真回顾与汲取。在20世纪50年代①前叶,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方针时慎重对待历史与国情,实施了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区域协调布局与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争取外援的发展战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的经验教训无不与正确对待历史和国情有关,值得认真总结与汲取。<br>    概括起来,旧中国留下来的,是一个封建生产关系占据支配地位的广大农村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操纵经济命脉的城市相结合的贫穷落后的经济体系。其显著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畸形,资本总量偏枯与官僚资本相对集中并存,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长期遭受严重的战争创伤之后,这些特点更加突出,并且进一步出现了生产萎缩、通货膨胀、市场紊乱、民国政府的财政金融崩溃等严重局面。
    ……
展开
目录
    总序 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br>    作出新贡献<br>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旧中国的经济遗产<br>    人民币之初<br>    新中国国营企业的首次清产核资<br>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几个特点<br>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华侨回国投资<br>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私人投资<br>    抗美援朝战争与新中国经济<br>    新中国首都规划初创<br>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资的引进和利用<br>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反对“禁运、封锁”的斗争<br>    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br>    ——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br>    三大改造在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两重作用<br>    新中国装备工业的起步<br>    ——156项中的装备工业<br>    初析“一五”时期工业建设中的浪费问题和节约措施<br>    论“一五”时期工业建设中的市场作用<br>    对“一五”时期建设资金的再认识<br>    国营企业对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作出的贡献和牺牲<br>    陈云与“大跃进”中的基本建设<br>    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的历史经验<br>    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运作<br>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的若干特点<br>    毛泽东与中国科技的自主研发<br>    1978年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与改革<br>    (1978-2004年)<br>    1978年以来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br>    从历史经验看西部开发<br>    ——回顾50年来西部开发的几点启示<br>    从20世纪后半叶东北基建投资的特征看振兴老工业基地<br>    半封闭格局的终结和全球化浪潮中的抉择<br>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合作经济<br>    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及启示<br>    中国大陆城市建设方针的演变(1949——2009年)<br>    政府投资职能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成本的协调路径<br>    ——当代中国环境的破坏与保护(1950——2007年)<br>    改革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开拓了坦途<br>    没有经济史的基础研究,就没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br>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