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谐社会总论
第一节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经之路
三、建设和谐社会是总结国际社会经验教训的重要成果
四、建设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五、建设和谐社会是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重要手段
六、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一、民主法治
二、公平正义
三、诚信友爱
四、充满活力
五、安定有序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二、西方国家的和谐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和谐思想
第四节 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 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思想及实践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特点
一、市场性
二、公平性
三、保障性
四、协调性
第二节 和谐社会收入分配的理论思想
第三节 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对促进和谐的收入分配思想的实践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
第三章 经济学角度的收入分配理论述评
第一节 古典主义经济学
一、威廉·配第的分配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节 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第三节 边际效用学派的分配理论
一、贝茨·克拉克的观点
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观点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一、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
二、马克思对收入分配的制度构想
三、剩余价值理论与两极分化格局
四、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
第五节 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六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第四章 我国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二、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三、收入来源分析
四、收入分配的差异化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节 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衡量方法
一、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法
二、库兹涅茨比率法
三、贫困指数法
四、泰尔熵标准(Theils entropy measure)法
五、沃尔夫森“极化指数”法
第三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一、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三、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四、区域收入分配差距
五、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第四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改革开放所实行的区域优先发展战略
三、城乡二元结构
四、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失调
五、人力资本的差异
第五节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 和谐社会要求公平与效率统
第一节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内涵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一、公平与效率在我国的政策演进
二、共同富裕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
第六章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谐社会的基石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一、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第三节 调节收入分配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
二、扩大就业
第四节 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
一、促进全面社保体系建设
二、调整税收政策
三、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
第七章 西方发达国家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经验
第一节 美国的做法
一、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美国的收入分配政策
第二节 欧洲的做法
一、欧洲经济发展模式
二、欧洲的收入分配政策
第三节 日本的做法
一、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日本的收入分配政策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