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3211
  • 作      者:
    钟若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钟若愚,1971年11月生于湖南,分别在华中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开大学获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I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政治经济学硕士生导师。主编出版《走向现代服务业》(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合作出版《劳动价值学说史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激励——高技术中收入分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曾经沧海》(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我讲国富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br>    近年来,承担着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资源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教育部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生产率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与理论内涵;第三章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经济分析思路和框架;第四章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和计算;第五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第六章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解析;第七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第八章  比较与借鉴:与部分发达国家资源生产率的比较;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含义解析;第十章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展开
精彩书摘
    (2)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生产率的措施和保障。<br>    循环经济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带来全新的环境理念和经济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从教育层次、科研层次、经济管理层次、法律层次和技术层次等方面着手,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建立法规制度、实行经济激励机制、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推动。<br>    以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生产率的主要保障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必要的经济支持和鼓励优惠政策,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静脉产业,以政府绿色采购来启动和引导市场需求,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强化和职责明晰,加强科学研究,发挥公众和中介组织作用。<br>    4.加强自然资源的核算与管理<br>    加强自然资源的核算,完善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面了解资源家底,合理安排当代人对资源的利用,计算后代人对资源的需求,进而实现资源代际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工作:<br>    第一,制定并实旅代际资源财富转移政策,为后代留有充裕的资源基础和宽松的环境空间。建立一种自然资源代际长效利用的机制,保证后代人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可供考虑的一种机制是建立代际基金。例如,当代人采用一项政策,知道这将给后代带来成本,假设所知成本为A元,它发生在从现在开始到第t年(共t年)时间内,已知利润率为R,则至少需建立的代际基金为s=A/(1+R)t。但由于代际补偿基金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把这种补偿通过资产或资本形式转移到后代人身上②。<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及效率问题的研究<br>1.1.1  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相关研究<br>1.1.2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相关研究<br>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创新<br>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br>1.2.2  基本思路和方法<br>1.2.3  主要观点和拟实现的创新点<br><br>第二章  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与理论内涵<br>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界定<br>2.1.1  自然资源价值的有关概念<br>2.1.2  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解<br>2.1.3  资源生产率的有关概念<br>第二节  增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因素考察<br>2.2.1  新古典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处理<br>2.2.2  新古典在理解和研究自然资源问题时的缺陷<br>第三节  资源生产率的理论内涵<br>2.3.1  自然资源的约束<br>2.3.2  资源生产率是一种超越经济效率的生态效率概念<br>2.3.3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重新审视<br><br>第三章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经济分析思路和框架<br>第一节  从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的演进思路<br>3.1.1  生产率的相关理论与问题<br>3.1.2  从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br>第二节  考虑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分析<br>3.2.1  考虑自然资源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br>3.2.2  包含自然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增长分析<br>第三节  以MFA为基础建立资源效率分析框架<br>3.3.1  用物质流分析结果表征自然资源要素投入<br>3.3.2  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构建资源生产率指标<br>3.3.3  自然资源生态效率分析的框架思路<br><br>第四章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和计算<br>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方法与核算<br>4.1.1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论描述<br>4.1.2  物质流分析的理论及测算框架<br>第二节  中国的物质流分析<br>4.2.1  中国的物质流分析现状<br>4.2.2  本书对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分析的数据处理与主要计算<br>4.2.3  本书对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分析的计算结果<br><br>第五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br>第一节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生产率构造<br>5.1.1  资源生产率的指标测算<br>5.1.2  以MFA为基础的资源生产率构造<br>第二节  1978~2007年中国的资源生产率<br><br>第六章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解析<br>第一节  各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初步比较<br>6.1.1  各要素生产率的数据与计算<br>6.1.2  各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结果与初步比较<br>第二节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效应解析<br>6.2.1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分解<br>6.2.2  1979~2007年间中国资源利用中的减量效应与反弹效应<br>第三节  1978~2007年中国资源生产率与环境问题<br>6.3.1  反映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间关系的IPAT方程<br>6.3.2  中国1978~2007年的资源环境压力方程<br><br>第七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br>第一节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br>7.1.1  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和分析方法<br>7.1.2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新古典模型<br>7.1.3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测算结果<br>第二节  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br>7.2.1  要素生产率贡献的阶段性特征<br>7.2.2  数据调整后的资源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br>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效率问题的进一步思考<br>7.3.1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及增长效率的疑问<br>7.3.2  关于资本与自然资源间关系的思考<br>7.3.3  关于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br><br>第八章  比较与借鉴:与部分发达国家资源生产率的比较<br>第一节  部分国家的资源生产率比较<br>8.1.1  部分国家的MFA分析结果与资源消耗情况<br>8.1.2  欧盟国家的资源生产率<br>第二节  部分发达国家对资源生产率提升的政策与实践<br>8.2.1  主要发达国家对资源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和行动状况<br>8.2.2  欧盟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节约政策<br>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利用效率<br>8.3.1  中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br>8.3.2  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幅提升中国资源生产率水平<br><br>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含义解析<br>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br>9.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的代际公平理念<br>9.1.2  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br>9.1.3  可持续发展中的贴现问题<br>第二节  生态伦理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r>9.2.1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保护<br>9.2.2  关于生态伦理的思考<br>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效率要求<br>9.3.1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效率问题的内在要求<br>9.3.2  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br><br>第十章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br>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中国的经济增长<br>10.1.1  资源环境的变化<br>10.1.2  物质流分析的相关结论与方法<br>第二节  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与政策性问题<br>10.2.1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压力<br>10.2.2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br>第三节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br>10.3.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br>10.3.2  成功的长期供给政策才是关键<br>参考文献<br>后  记<br>附  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