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环经济2.0:从环境治理到绿色增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41670
  • 作      者:
    诸大建著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诸大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同济大学城市研究创新基地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2005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1994—1995年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城市发展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等。兼任上海市政府特邀决策咨询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建设部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绿色新政报告咨询专家、瑞士达沃斯《世界资源论坛》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及多份国际SCI杂志的编委。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多年来从事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的研究,在国内最先引进了循环经济的理论,提出了现在被学术界和决策层广泛应用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本书选集了作者1998年以来有关循环经济的代表性论文,强调了循环经济研究需要从环境治理导向升华到绿色增长导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出对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研究与政策意义思考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路径,还有一种是基于19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异军突起的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指出后一方向的研究更符合自然资本稀缺条件下的中国发展情况。二是不同于许多仅仅将循环经济等同于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的垃圾经济的研究,认为循环经济的操作形式,按照非物质化水平的依次提高,应该有废弃物的循环、产品的循环和服务的循环等三种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高目标是要通过物质产品的服务化,实现产品功能与物质消耗的脱钩,实现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的脱钩。这正是中国的循环经济与德国和日本的垃圾经济的重要区别。三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脱钩,但是减物质化战略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本消耗在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相对脱钩的C模式,这既区别了经济增长导致自然资本压力持续增长的传统A模式,又区别了国外针对后工业社会发展提出的绝对减物质化的B模式。作者简介
展开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0 导论循环经济的10个观点
第1篇 界定循环经济
1 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
2 环境革命时代与生活方式变革
3 循环经济的对象—主体—政策模型
4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SOP模型和激励机制
5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管理的生态经济学
6 生态文明:需要深入勘探的学术疆域
7 循环经济深化研究的一个框架
第2篇 测量循环经济
8 作为政策工具的可持续发展
9 资源生产率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10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11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合适测度
12 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及其应用
13 作为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及其实证
14 基于脱钩发展的两型社会城市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15 上海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和市内物质消耗
第3篇 实施循环经济
16 循环经济理论与全面小康社会
17 C模式:自然资本约束条件下的中国发展
18 基于三重底线的我国生态文明政策变革
19 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
20 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国际大都市的思考
21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上海水资源治理模式
22 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目标与对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