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7626
  • 作      者:
    张宏武,时临云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书瀚,天津商业大学校长,日本国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经济学会副会长;天津外国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多年从事经济学、服务经济、国际贸易等领域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创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服务创新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天津市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经济结构转化”、“新熊彼特经济学的服务创新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等20余项:出版《中国的WTO加盟与对产业的影响》,《加入WT0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与对策》,《服务创新与区域服务业竞争力》,《创新与产业组织、企业组织研究》,《产业自主创新与创新政策选择》和《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专著10余部;出版《中国现阶段经济分析(日文)》,《全球视角中的城市经济(英文)》等译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在经济学界特别是服务经济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宏武,日本广岛修道大学商学博士。现任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天津商业大学现代日本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日文),编著1部,主编与参编高校教材5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课题多项,参与完成国际合作研究课题4项。日文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分部门、分地区的经济分析》获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度获“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励。   时临云,中国农业大学理学硕士、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旅游管理。发表论文40余篇,在日本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编《世界旅游经济地理》等高校教材4部;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和企业委托课题10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宏武教授主持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研究》是天津市教委重点课题“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子课题的结项成果,该成果是国内第一部从技术创新和创新经济学角度对产业生态化进行研究的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该书具有以下创新:第一,在国内关于技术创新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中是最早对产业生态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正如著名演化与创新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2007)指出的,“21世纪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使其经济和政治发展形态与20世纪占支配地位的形态相当不同。环境友好的技术的发展和它们普遍的扩散将对一种更合作性的文明产生强烈的需求,将需要一种完全新的制度变迁和知识积累的形态”。生态环境问题是目前创新经济学的重要的前沿课题,但国内创新经济学对产业生态化研究相对滞后,该书是这方面最早的尝试,对于创新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该书对于我国如何把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战略结合起来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和可借鉴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近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低端产业,对我国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直接威胁子孙后代的生存,这是我国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因。该书把产业生态化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为我国依靠技术进步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政策思路。   第三,该书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除了理论和实证(包括案例)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外,该书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一些先进的创新和创造性的运用。例如,该书对国际上最先进的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和计算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到我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得出了很有意义的和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又如,该书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一套区域产业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再如,该书在对生态产业园、环境产业相关政策和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研究上都熟练地和创造性地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四,该书在我国产业生态化战略、工业园产业生态化建设、环境产业政策选择和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等许多研究主题上都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例如,通过对产业生态指标的评价,作者得出“我国在提高产业的环境效益上,仍然注重末端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还有差距”的结论,对于从源头和系统的环境治理入手的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又如,该书提出,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是以生态产业园为主导,普及产业生态化理论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构建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构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产业生态化的法制建设等建议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力图在源头预防和减少环境问题,涵盖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和回收处理等过程以及在产品的功能、能耗和排污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生命周期评价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的分析工具。   2.为环境而设计产品的理念(Design For Environment,DFE)   为环境而设计产品(又称生态化设计)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新理念,也是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在产品开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生态要求和经济要求之间的平衡,考虑所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所有阶段的环境方面的问题,以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产生或产生最小的环境影响。美国环保局(EPA)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为环境而设计计划,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在设计和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时更多地考虑环境影响问题。实施为环境而设计计划通过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合作,使人们自觉地改善和保护环境。   为环境而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崭新和逐渐被采纳的设计理念,即产品设计是为了减少与该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处置有关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危害,以使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达到最佳的结合。而传统的产品设计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不予考虑的。   3.有效减少产品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政策研究   在如何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途径上,还涉及具体政策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以下两种具体的政策:   一是延伸生产者责任政策。   延伸生产者责任的政策,是希望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研究,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使产品生产者承担产品使用寿命终结后的回收利用的责任而激励生产者更加注意其产品的环境友好性能。延伸生产者责任政策开始于1991年的《德国包装材料条例》,其要求包装材料生产者负责处理包装废弃物。Thomas L,indhqvist提出的延伸生产者责任的定义是为了实现降低产品的总体环境影响这一环境目标,要求产品的生产制造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使用寿命终结后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承担责任①。   尽管延伸生产者责任政策执行具有较高的成本,但它将产品的清洁生产延伸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因此是一个具有应用前景的处理环境问题的策略和方针。但另一方面,这一政策忽略或者说是降低了消费者对环境应负的责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及范畴 第一节 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二、技术创新的地位和作用 三、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理论的缺陷 第二节 产业生态化 一、产业生态化的产生及发展 二、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三、产业生态化的研究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 一、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 第二章 我国产业生态化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第一节 我国产业生态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产业生态化的概况 二、我国产业生态化水平定量分析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二节 产业生态化在我国的实践——以生态产业园为例 一、生态产业园概述 二、生态产业园在我国的探索与实践 三、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我国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及政策支持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化战略 二、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以生态产业园为主导 三、产业生态化的政策支持 附录:国外生态产业园案例——丹麦卡伦堡生态产业园 第三章 区域产业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产业生态水平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产业生态评价研究现状 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三、区域产业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区域产业生态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分析 二、基于专家咨询法的分析 三、基于平均赋权法的分析 四、最终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我国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二节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选择 一、传统生态足迹理论、核算方法介绍与评价 二、生态足迹修正模型分析与评价 三、生态足迹修正模型比较分析 四、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建立 第三节 中国2002年三大产业生态足迹投入产出分析 一、中国投入产出表选取与制备 二、最终消费产品包含的非能源生态足迹核算 三、能源消费产品所包含的生态足迹核算 四、中国2002年生产消费部门的人均生态足迹账户 第四节 中国三大产业的生态足迹影响力与感应度分析 一、生态足迹的影响力系数分析 二、生态足迹的感应度分析 第五章 工业园生态化建设研究 第六章 我国环境产业发展及政策选择 第七章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 第八章 天津市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问题研究 第九章 日本的技术创新及产业政策创新中的生态化趋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