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第六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83949
  • 作      者:
    黄泰岩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从顺天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为中国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内容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使我们把中国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家庭的一员做出独立的研究。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绝不可能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中国经济学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僭鉴,就使我们对国外经济学文献的综述做得有独到的价值。从顺力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的原则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孔之见,努力真实、客观地展现文献的原汁原味,按照文献的逻辑体系和脉络组织文献。这既是我们过去成功的原因,也是我们未来努力持续成功必须遵循的豫则。<br>    本书是对2008年国外经济学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中国经济学文献的系统梳理将以其姊妹篇《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6辑)》为书另行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最新理论研究<br>    美国2007年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发展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此,各领域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从危机原因、危机影响和危机应对等方面对其做出梳理。<br>    一、金融危机的背景和特点<br>    (一)金融危机背景<br>    经过几代的努力,抵押贷款使得好几百万美国家庭获得信用贷款,实现他们拥有自己房子的梦想。到2004年第2季度,美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达到了59.2%。无疑,次贷抵押贷款对此贡献颇高。但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信用风险的管理,致使引发了2007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过去,对抵押贷款的管理是对贷款整个存续期进行管理的,贷款发放机构执行严格的贷款条件、极为注意与借款人维持关系。但近年来,随着抵押贷款可以通过证券化出售后,这些管理方式就不再存在了,因为风险随着证券化转移出去了。如图1-1所示,抵押贷款价值的60%被证券化了(Banh etc.,2009)。<br>    在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次贷的发展在近几年更是迅猛。2000年到2007年第1季度,机构抵押贷款余额翻了一番,但次级贷款余额却足足增长了800%。2005年和2006年发行的次级贷款和Alt.A几乎是整个抵押贷款市场额的30%(Gortoh,2009)。金融市场的规模、各构成部分的相对比重如表1-1-表1—3所示。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最新理论研究<br>一、金融危机的背景和特点<br>二、金融危机的原因<br>三、金融危机的影响<br>四、金融危机的应对<br>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一、引言<br>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br>三、管理更广泛意义上的资产组合<br>四、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范式<br>五、可持续性的衡量<br>六、简要的结论<br>第三章  工业化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一、引言<br>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特征<br>三、工业化的发展动力<br>四、工业化向新经济的转型<br>第四章  自然灾害对经济影响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一、自然灾害对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br>二、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br>三、自然灾害对微观经济的影响<br>四、自然灾害对经济影响的制约因素<br>五、缓解自然灾害负面影响的措施<br>第五章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一、世界各国收入不平等加剧<br>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br>三、调整初次分配的必要性<br>四、影响初次分配的因素<br>五、制度对调整初次分配的作用<br>第六章  制度与资源诅咒关系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一、引言<br>二、资源诅咒形成的制度机理<br>三、制度变量的质疑<br>四、资源诅咒制度破解的个案研究<br>第七章  经济衰退下失业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一、经济衰退对就业的传导机制与冲击强度<br>二、经济衰退背景下失业的福利后果<br>三、经济衰退与制度刚性对失业的影响比较<br>四、经济衰退背景下就业治理政策选择<br>第八章  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第九章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的新进展<br>第十章  标准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规制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第十二章  传媒产业集中理论研究的新进展<br>第十三章  居民收入来源理傗研究的新进展<br>第十四章  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学术贡献述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