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金融领域重磅高分之作。绝版5年,全新修订,新增再版序言。国际经济政策历史的学术奠基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经典作品。
2.深入探讨100年内2次重大金融危机,深挖金融体系问题根源。作者认为,《凡尔赛和约》没能建立好的经济政治秩序,成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祸根。书中指出,大萧条和大衰退之前,都出现了资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以及大型金融机构的扩张与倒闭。这些症状预示着危机的来临。
3.整理金融体系发展症结,预言未来全球经济走向。作者将两个时代、两块大陆的决策者、企业家一一镜像对比,鲜明立体。内容呈现风云事件细节,丰富有趣。作者分析了两次危机中的政策选择,指出虽然我们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避免了一些最坏的情况,但也错失了深度反思和改革现有金融体制的机会。
4.吸取经验,看懂大势,或许才能在危机中抓住大机会,成为幸存者。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为何难以抵制?房地产泡沫是如何产生的?投资者为何不能轻信评级机构?危机中,重大的决策失误是什么?过去的经验对当下有何参考价值?从《镜厅》中读懂大萧条与大衰退,或许才能抓住当下周期中的大机会,成为幸存者。
5.何帆译校,向松祚、保罗·克鲁格曼 联袂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何帆教授翻译、审校,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新资本论》《新经济学》作者向松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联储前副主席艾伦·布林德、前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阿代尔·特纳 联袂推荐。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
当今国际学术界颇为活跃和富有影响力的知名经济学家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知名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为更好地理解这两场危机和金融体系,埃森格林在不同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与大陆(北美和欧洲)之间切换,将两次金融危机高超地交织在一起,更将两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对应,从而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失误起因及危害程度。
他精炼总结道,任由银行破产、不肯扩大开支等大萧条的这些错误举措,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被一一纠正。但这种不加区分的应对很快给高负债国家带来侵扰。在民众的压力下,决策者们很快屈服,在不成熟的时机转向了常规政策。其结果就是美国枯燥缓慢的复苏以及欧洲无休止的衰退。埃森格林最后指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两次危机,下一场金融危机定会不期而至。
在探究这场没有尽头的危机的诸多作品中,可能没有哪一本能比得上巴里•埃森格林的《镜厅》。
再版序言
《镜厅》讲述的是过去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在的理解,以及现在的事件如何引导我们重新解读过去。我关注的特定领域是经济政策,背景是西方过去一百年的两次重大经济和金融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7—2009年的大衰退。核心论点是,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政策制定者在大萧条中未能采取更有力的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从而使 20 世纪 30 年代的危机更加严重;这一看法影响了经济政策制定者,导致他们对2007—2009年的大衰退反应过度。历史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然而,它也可能像一副马眼罩,成为某种限制或偏见,阻碍政治制定者全面观察问题。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开始于西方银行体系,于是西方政策制定者在2007—2009年关注的是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而忽视了资产负债表外工具、衍生证券等所谓“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但20世纪30年代并不存在“影子银行”,这个情况在2007—2009年被忽视了。因此,“影子银行”系统的崩溃最终引发了大衰退。
与此同时,西方政策制定者对2007—2009年经济危机的过度反应并没有完全阻止经济衰退(即所谓的“大衰退”)。这提醒人们,宏观经济的调控不仅仅依赖于政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旦这些因素开始发挥作用,就很难被逆转。这提醒我们,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不仅仅是错误的经济政策所致,而且反映了一战所带来的脆弱与失衡。这种观察说明了当下是怎样重塑了我们对过去历史的理解。
为什么中国读者会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有两个原因。
第一,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展开。因此,西方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在2020—2021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更大规模、更持久的财政刺激措施。这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应对大衰退的经济政策结束得太快,随后的财政紧缩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和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风险。然而,事实证明,2020—2021年的情况是不同的。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在供给侧方面的约束,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后果是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可美国的财政刺激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结束得不是太快,而是结束得太晚。这再次提醒我们,历史可以提供借鉴,但也会误导我们对当下的理解。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史为鉴时,不仅要找出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相似 之处,更要找出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异。
第二,在今天的中国,也可以观察到过去和现在之间类似的“辩证” 关系。中国在2008—2009年推出了一揽子计划,以应对西方的大衰退,并在2020—2022年再次出台一揽子政策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第一次举措的成功和失败为第二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影响和塑造了第二次尝试时的策略和方法。同样,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举措的成败最终也将改变我们对中国早期干预的看法。
《镜厅》这本书聚焦西方,它不是关于过去的中国经济政策如何塑造其当前的行为,也不是关于中国当前的政策将如何最终改变我们对其过去的看法,但我也非常希望有人能写这本书。
巴里·埃森格林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2024年8月
专家推荐
再版序言
全球经济与中国未来:埃森格林与何帆对谈录
前言 V
第一部分 最好的时代
Part I:The Best of Times
第 1 章 新时代的经济学 003
第 2 章 金色环球 023
第 3 章 惨烈的竞争 040
第 4 章 不换法律就换人 056
第 5 章 债由何来 073
第 6 章 西班牙城堡 086
第二部分 最坏的时代
Part II:The Worst of Times
第 7 章 空弹壳 103
第 8 章 再遭重创 116
第 9 章 欧洲的海岸 135
第 10 章 美国也会跌倒吗 151
第 11 章 大体可控 172
第 12 章 证据不足 191
第 13 章 下跌螺旋 213
第 14 章 鱼腥和铜臭 224
第三部分 向更好的时代进发
Part III:Toward Better Times
第 15 章 复古还是维新 237
第 16 章 人人有份 252
第 17 章 高桥是清的反击 268
第 18 章 二次探底 282
第 19 章 防止最坏的情况 299
第 20 章 压力与刺激 312
第 21 章 非常规政策 323
第四部分 避免重演
Part IV:Avoiding the Next Time
第 22 章 华尔街和商业街 337
第 23 章 非正常经济的正常化 349
第 24 章 做到最糟 361
第 25 章 黑衣人 375
第 26 章 欧元生与死 390
结 论 405
出场人物表 417
致 谢 441
注 释 445
参考文献 499
译后记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