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治国经济方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2855
  • 作      者:
    武力,肜新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武力,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研究重点为政府经济职能演变和“三农”问题。主要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主编)、《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专著):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肜新春,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区域经济学研究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研究。曾独立主持全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科院重点课题、社科院重点国情调研项目多项。参与编写社科院研究生重点教材多部。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治国经济方略研究》以时间为经,以重大历史发展事件为纬,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为主线.全景式地再现了我们党经济方略的曲折发展历程和演变,清晰地梳理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一的发展脉络,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伟略,感受到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在是人民之福.实在是中国之福。60年弹指一挥间.历经沧桑巨变,历经荣辱洗礼.迎着新世纪初的烽烟,回望共和国走过的升腾之路,能够由衷地激发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历史责任感。在被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打开国门后,面对诱惑和陷阱.我们也取得了对外开放的丰功伟业;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一幕幕瑰丽的历史画卷铺陈我们党的高超智慧和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的形成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基本上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1951年10月,李富春提出:巩固国防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而在工业建设方面,首先必须加强与国防密切关联的重工业。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人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财经会议结论时,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核心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
    总路线还认为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小农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宣传提纲》引用斯大林的话来说明这一观点:“可以在多少长久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筑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建筑在最巨大集中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散漫落后的小商品农民经济基础上么?当然是不可以的。长此以往,整个国民经济都会有完全瓦解的一日。出路何在呢?出路就在于使这个农业成为巨大的农业,使它成为能够实行积累,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农业,并以此而改造国民经济的农业基础。可是,怎样才能使它成为巨大的农业呢?为要达到这一步,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另外一条道路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我国农业唯一的出路”。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恢复经济和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方略
第一节 执政初期面临的残破经济基础和严峻国际环境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的三大经济举措
一、平抑物价
二、统一财经
三、调整工商业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确定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三、开展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第二章 加速工业化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方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的确定
一、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和环境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的形成
三、“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八大前后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顺利实现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八大前后对所有制问题的探索
第三节 应对经济“紧运行”的综合平衡办法
一、1953年的小“冒进”与稳步前进方针的提出
二、1956年“冒进”的形成
三、“反冒进”的提出及初步实施
四、八大前后的继续“反冒进

第三章 完善单一公有制和探索计划经济的方略
第一节 “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的两种探索
一、八大前后的探索
二、“积极平衡”思想和“大跃进”
三、应对危机的国民经济调整
四、国民经济调整中的新思路
五、精神激励方法的充分运用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方略
一、“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二、经济工作中的三项重要举措
三、艰难进行的两次经济整顿

第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方略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经济发展的方略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调整方略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轨
三、调整积累与消费关系的方略
第二节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略
一、因势利导实现农村改革突破
二、及时启动城市经济改革
第三节 关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
一、“四个现代化”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二、“三步走”战略构想的提出
第四节 改革理论的新突破和应对经济波动
一、党关于改革理论的新突破
二、错综复杂的发展与改革
三、对经济环境和秩序的治理整顿
四、治理整顿中的继续改革

第五章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略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和方略的确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
三、培育市场体系的方略和政策
第二节 “八五”计划的调整和“九五”计划
一、“八五”计划的调整
二、“九五”计划的制定及其初步实施
第三节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
二、金融深化和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三、投融资体制出现重要变化
四、计划体制改革加快,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

第六章 跨世纪战略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信息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
到来
二、国内经济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
第二节 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三、科教兴国战略
四、新型工业化战略
第三节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方略
一、“两个大局”思想的由来及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振兴东北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四、中部崛起战略的出台及初步成效
第四节 促进“两个利用”的对外经济方略
一、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全面开放
二、加入WTO的谈判方略
三、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新特点
四、对外开放的成就
五、对外开放的新问题及新对策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发展战略
第一节 新问题和新思想
一、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二、关于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
第二节 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一、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问题的提出
二、2003年以来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第三节 统筹城乡关系的新举措
一、对工农关系的新认识和新政策
二、政府实施的“反哺”政策和措施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节 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稳定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节能减排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第五节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稳定经济的方略
一、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
二、中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
三、危机处置初见成效

第八章 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经济方略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由来及发展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由来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不断完善
第二节 关于香港回归和回归后保持繁荣稳定的方略
一、回归前的香港经济状况
二、回归过程和制度安排
三、回归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
四、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第三节 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经济发展
一、回归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回归过程和制度安排
三、回归十年来的经济发展
四、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第四节 关于和平统一台湾和发展两岸经济关系的方略
一、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二、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政策
三、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