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许毅文存:2006-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85967
  • 作      者:
    许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毅,1917年出生于现江苏省通州市,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财政部工业财务司、基建财务司副司长、财政部党组成员、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长,1963年至1966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改革开放后,许毅主持恢复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任所长至1985年,并主持建立了财科所研究生部。许毅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历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委员会经济组成员。 在中国财政学会及其各专业研究委员会、各省市财政科研机构的建立过程中,许毅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促成了全国性财政业务、教学、科研网络体系的形成。许毅积极推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立,促进国内外同业的合作交流,并亲身参与创建了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咨询、评估公司,是中国财务会计咨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在学术研究领域,许毅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分配论”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倡导者之一,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过渡期理论为指导的广义财政学框架,开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经济学、财政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研究财政发展规律,许毅还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在史学界和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出版涉及财政学、中国近代财经史、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合著数十种,发表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许毅文存(2006~2009)》中的文章是作者3年来的一些研究片段。既有对我国主流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论”产生与发展过程的系统性回顾,也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财政理论的思考;既有对进一步搞好财政史研究与教学的心得体会,也有对化解“三农”问题的一些政策主张。所有这些思考,都尽可能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研究方法,同时又力求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开拓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有商品存在,有按劳付酬存在,有差别存在,交换中必然会存在不平等,但这与《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并不矛盾。因为消灭私有制是遥远未来的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在小生产没有得到改造之前,不能达到各取所需,因此私有制也无法消灭,为此我们仍然必须处理好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提出最高纲领,即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命题的目的是要消除三大差别,解放全人类,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存条件,并彻底地、真正地实现人人平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建立在不断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质和量上,而不是单纯地消灭私有制。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的:“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①<br>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列宁试图把马克思、恩格斯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直接运用到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形成了“直接过渡”的思想,具体手段就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②。但这一措施被实践证明是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从而行不通的。1921年起,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符合俄国国情的“迂回过渡”的新经济政策。<br>    在理论上,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二位一体的历史任务,即除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和它们的反抗之外,还要“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以及小资产者的所有阶层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这种劳动组织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技术的最新成就同创造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自觉工作者大规模的联合联结在一起。”列宁又说:“这第二个任务比第一个任务更困难,因为解决这个任务决不能靠一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而需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
展开
目录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马克思主义过渡期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广义财政基础理论研究<br>继往开来,继续深入发展“国家分配论”——纪念许廷星教授专著《关于财政学的对象问题》出版50周年<br>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搞好财经史教学研究<br>继往开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财政事业的新局面<br>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东莞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br>“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br>合作金融,助推新农村建设——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调查<br>调研报告一:科学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有益探索——对太湖县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调查<br>调研报告二:立足市场、立足现实是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基础——对太湖县小池镇银山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情况调查<br>调研报告三: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几点思考<br>当前“新农村建设”领域的若干新进展、存在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基于安徽省若干市县的调查<br>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益渠道——基于安徽省若干市县的调查<br>关于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基于安徽省若干市县的调查<br>附:马克思主义财经理论家许毅<br>芦荡忠魂——许叔和烈士传略<br>姜灶镇抗日星火——“战时青年救亡宣传队”成立及活动情况的回忆<br>回忆“苏北敌占区救亡工作团”在敌伪顽三重压力下的斗争经过<br>怀念施忻同志<br>怀念易素之同志<br>在抗日救亡最艰难的日子里——兼忆张冰同志<br>黄逸峰与联抗——联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中的作用<br>才子司令李俊民<br>张孤梅同志在联抗的特殊贡献<br>忆淮海战役中的龚意农同志<br>怀念忻元锡同志<br>怀念崔敬伯先生<br>《戎子和文选》序言<br>怀念季崇威同志<br>编者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