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6698
  • 作      者:
    程恩富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倡导用发展着的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引领应用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学术研究、政策服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2009年7月,“第二届全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就如何用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应用经济学创新,以及以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该文集是从近10年公开发表的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分析解决应用经济学问题的文章中挑选出来汇编而成,希望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经济学研究的结合,夯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的根基。
展开
精彩书摘
  二、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处于极重要的地位。正如卓炯所说,把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看成“是一个解释社会分工的学说也无不可”。卓炯充分挖掘了马克思分工理论的两个方面: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形成了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科学。此外,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中还有很重要的地域分工理论和分工专业化理论。   关于地域分工的起源和实质,马克思写道:“在家庭内部,随后在氏族内部,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别,也就是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分工。随着公社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间的冲突,一个氏族之征服另一个氏族,这种分工的材料也扩大了。另外我在前面已经谈到,产品交换是在不同的家庭、氏族、公社互相接触的地方产生的,因为在文化的初期,以独立资格互相接触的不是个人,而是在家庭、氏族等。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这种自然的差别,在公社互相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成商品。”②就是说,在地域分工形成的初期,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别。这种自然条件形成的地域分工,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条件也对地域分工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早期的地域分工的实质是自然条件的差异,现在的地域分工越来越渗人了社会经济因素。   关于地域分工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写道:“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从经济层面考察,所谓城市就是工商业经济中心,农村就是农业产业所在地。最基本的地域分工就是划分城市和农村两大经济区域。这种划分贯彻于全部经济史。在工业革命后,城市的经济内容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现代工商业所在地。相当多的现代工商企业集聚在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形成了城市。进一步考察可以看到,在工业革命时代的地域分工实质是产业的地域分布。马克思说:“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由于利用各种特点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出现,获得了新的推动力。”这个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表现得相当明显。不同产业的地区分布,不但在工业方面得到充分表现,而且在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可能有分工的农业部门也得到了表现。如美国的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农作物生产带,构成了地域分工。
展开
目录
总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对程恩富教授“四大理论假设”的思考/1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理论演进与变革趋向/22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30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争论与重构/38 马克思主文国际经;齐学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63 国际直接投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解释/70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兼论中国开放型经济/77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85 马克思主文国民经济学 试论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国民经济学/95 GDPW—衡量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新标尺/10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础/114 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19 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个现代阐释/127 马克思主文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中国实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成本一效益分析/13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环境生产力论探析/150 自然资源价值论/156 对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162 基于二元价值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念框架/172 马克思主文劳动经济学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劳动经济学/181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186 从资本属性看劳资关系的平等性和公平性/197 劳资关系:当前的特点与未来变化的前景/206 马克思主文农业经济学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中国若干农业问题认识的启示/213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分析——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思考/218 马克思主文公共经济学 财政学基础理论的理论基础/231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239 马克思国债理论对提高中国宏观调控效果的启示/24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252 马克思利率理论视角下的银行信贷资金和利率及其政策含义/258 从马克思的保险基金理论看保险基金的性质/267 马克思主文文化经;齐学 论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共生互动效应/273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经济/279 马克思主文经;齐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专论 从马克思的企业理论和西方企业理论的局限看生态企业理论的构建/29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30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与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07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315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321 “三农”问题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阐释/326 用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 ——全国首届“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国际研讨会综述/335 后记/3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