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与中国经济学革命
在刚进入新世纪的几年里,“经济学要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在我国曾流行一时,然而同时,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但与这种学术运动所倡导的方向相反,目前,作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一种翻版,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日益取得了统治地位。然而,在我们看来,“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向我们昭示着中国经济学发展需要走出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作为全书写作的纲领,本章第一节首先从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传统出发,对中国经济学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然后,第二节从中国崛起的角度对新的经济学革命发生在中国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这种讨论将说明,21世纪的中华文明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经济学家们需要通过反思的、批判的和“超越的”途径把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传统、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与他们自身所处的中国文化传统联系起来。按照这种思路,作者提出并论证了达尔文主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中国综合问题。第三节扼要论述了中国经验对中国经济学革命的意义,阐述了中国经济学革命所肩负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提出了中国经济学革命的八项主张。
第一节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与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传统
自2003年2月开始,笔者就开始对这个学术运动进行介绍和评论,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个方面的一个例子是,2005年9月,当我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讲授《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时,询问同学们是否有人听说过这个学术运动,没有一个同学回答“听说过”。最近两年,我感觉到在课堂上介绍这个在国外发生的事件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但在我们看来,了解并对这个学术运动做出基本判断对学习经济学的学生是一项基本工作。这个运动对经济学的基础特别是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哲学基础、经济理论的假定、数学的作用、跨学科研究、经济学研究体制等。如果经济学学生们对这些基本问题漠不关心,反而热情地盲从西方主流经济学,我会感到非常悲哀和惋惜。因此本节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然后再从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传统出发,对中国经济学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进行评论。
一、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简介
2000年6月,一群法国经济学学生在世界范围的网站上发表了一封请愿书。请愿书认为,经济学教学是有缺陷的:数学本身已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新古典传统的支配地位是压倒性的和不公正的;教学方式是教条式的,不允许批判性和反思性的思考。其结果是一种自我封闭(autistic)的科学。法国学生使用精神病学上的一个术语autim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自我封闭,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社会交互作用,专注于数学幻想,由于有限的和专门化的词汇所导致的语言损伤,过度迷恋某种东西(假定和模型),这种智力缺陷已使它没有能力解决真实世界中许多重要的问题。”请愿书呼吁多元化的方法,强调更多地关注具体的经济现实。同年7月底,法国的一些教授也发动了他们自己的请愿,明确地支持改革的要求,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教授们的请愿书也呼吁进行公开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教育部部长杰克?兰(Jack Lang)宣布,他要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些不满,建立一个委员会对此进行调查。杰克。兰任命著名经济学家菲图思(Paul Fitoussi)相任调查委员会主席,责令他在一年内提交报告。
请愿书在法国掀起了一场争论,并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2000年9月,《后我向思维经济学通讯》的电子出版物在英国开始发行,它谈到了在法国发生的事件,鼓励人们了解并参与其中。这很快就在学生、助教和教授们之间传播开来。同年10月,到第二期发行时,《后我向思维经济学通讯》的订户已发展到36个国家。
从一开始,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便对“后我同思维经济学”运动采取了漠视的态度。然而,对新运动的批评之声很快就出现了。l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Solow)10月在《Le Monde》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论文,他写到,后我向思维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保留意见是可以理解的,但新古典主义的支持者完全意识到了这些缺点,正统和异端的目标最终都是一样的:致力于发展政治经济学中可以使用的可靠工具。然而,主流的这种主动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有观察者认为,索洛的文章是帝国主义的和恩赐态度的,它是对学生们的请求冷嘲热讽的歪曲。
法国学生继续组织公众争论,在整个2000至2001学年中,法国的许多大学组织了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关这个运动的文章继续在法国出版物上出现,2001年2月,法国杂志《L’economie politique}用一期的篇幅刊载了这方面的争论文章。在法国国家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和访谈中,法国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站到了学生的一边,200多名法国经济学家签名支持学生们的请愿。
2000年11月,为了对经济学改革运动进行国际指导,http:/www.paecon.net/网站创立,《后我向思维经济学通讯》在这个网站上为公众讨论建立了一个持久的平台。现在,《后我向思维经济学通讯》已变成可以免费订阅的因特网杂志,并已改名为《后我向思维经济学评论》,目前的订户已发展到120多个国家。2000年12月,后我向思维经济学运动法国学生领导人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经济学的未来”国际会议,这激发了法国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关于该项运动的联系。大约在同时,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飞抵法国会见了这个新运动的学生和学术界领导人。2001年1月,加尔布雷思在《后我向思考经济学通讯》第四期上反驳了索洛的看法,他指出,经济学的许多核心理论命题需要争论。
2001年7月,剑桥大学的27名博士生发表了题为“开放经济学”的请愿书。2001年8月,在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来自20多个国家的75名学生、研究人员和教授对经济学状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讨论,其结果是以类似的方式发表了“堪萨斯城建议”,请求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们克服人类行为的僵化观念,在研究中认真考虑文化、历史和方法论问题,开展跨学科对话。2001年9月,由菲图思担任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他们的最终报告。法国学生请愿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拉沃德(Gilles Raveaud)评论说,这个报告虽然没有满足某些人希望提供替代性的经济学的要求,但如果它被贯彻的话,法国大学的经济学教学将与现在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对这个报告持有保留意见的同时,他希望经济学教师们与他们一起支持这个报告,使之得到真正的执行。①2003年3月,哈佛大学700多名本科生和毕业生按照类似于法国学生的思路,签署了一封对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请愿书,并发表了《哈佛大学人道的和负责的经济学学生组织宣言》。
但是,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正好相反,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我国却得到了盲目的崇拜。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主义开始在我国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根据这种教条主义,经济学原理是一元的和统一的,经济学是不应该有国别差异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的经济学,这就是以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①这种所谓的“现代经济学”就是“理性选择的科学”②,它是一套科学的分析工具,而不是意识形态。“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创建不同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所使用的都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③,“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其实都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现在的主流经济学……而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还是一般均衡理论,即现代的德布鲁的均衡理论……它的基础非常坚实。这并不是说主流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就没有缺点……但现在发展不出另外一套逻辑来替代它,只能是在这一套逻辑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正,这就是现在的发展方向”④。因此,按照林毅夫的看法,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唯一能代表经济学世界先进水平的奖项,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成了中国经济学界的奋斗目标。
在这种教条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西方主流经济学加速了控制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步伐。按照《第一财经日报》的排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就成了推行这种经济学的急先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