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86152
  • 作      者:
    张曙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人常说,文如其人。从这些文章中,不仅可以了解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态度,而且可以了解我的脾气禀性,为人处事。总之,可以对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当然,是非功过,任由大家评说。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读书、思才、写作就成了我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浸沉在这样的氛围中,整天忙忙碌碌,干自己所想和所好的事情,我的确感受到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1939年9月8日生,陕西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1959~196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63~1966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借调至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二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中国土地问题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著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1982),《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1990),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Unirule Institute Of Economics,Washington,DC 20036—1207(《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合著,1998),《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2004),《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2005),《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主编,共6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主笔,共6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学术性书评中,批评者不见得是对的,只是从自己角度的一种观察和思考,其所以愿意和能够提出不同意见,首先是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把作者当做一个能够和值得与之平等对话和理性交往的对象。其次是作者讨论的是个重要问题,它引起了评论者的兴趣和思考,因而有共同的论题可以讨论,有不同的思想需要交流。再次是这样的讨论和交流绝不是要分个青红皂白,谁是谁非,仅仅是相互切磋和思想交流而已,有些问题甚至还要一直讨论下去,因此,批评和反批评都很正常,各自都有坚持自己观点的自由。最后也许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把研究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促进知识生产、增加知识积累和繁荣学术创作的目的。因此,不论是作者,还是评者,千万不可纠缠于人际关系之中,把学术批评的圣洁事业庸俗化,也不可把学术批评与政治批判和道德评判混在一起,用政治批判和道德评判来简约、代替和抵制学术批评,这会把学术批评引入歧途。笔者的这些议论绝非无病呻吟,而是亲身经历,深有所感。   《前言序文卷》共收入了40篇评论文章。其中11篇是原《书评集》、《讲演集》和《随笔集》中收入的,其余29篇中,有25篇是21世纪以来撰写的。分为三个部分编排,自序7篇,主编前言13篇,论著序文20篇。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分析方法来看,法律经济分析特别是法律博弈分析是可以借鉴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一方面,法律经济学把法律规则处理为激励机制的方法和研究范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及时反思转型经济中各项法律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激励后果,拿着这些后果同转型经济的目标做比较,就能够发现制度创新的一些可行的方向和切入点。另一方面,法经济学还为我们解决转型经济中权益分配的过程和目标问题提供了观察的参考系统,转型经济过程意味着权利的分配和再分配,既有产权的初始确定,也有剩余分配的要求权确定;既有行政许可授予垄断权的过程,也有政府运用权利保护部分国内市场或者新生市场;权利的分配和重新分配在影响各种主体缔约能力的同时,也左右了人们的分配格局,并进一步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规律产生实质性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股权分置改革,这个改革对于非流通股东来说,关键是选择在私人交易方面实现控制权溢价,还是以集中交易方式获得或者实现控制权溢价;因为证券市场上以国有股为控制性股东的上市公司占有多数,因而,如果把股权分置的政策看做激励股权分置改革大规模推动的机制,我们就会发现,国有股权的代理人对控制权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并不怎么偏好,他们更倾向于净收益的落实——不管这些净收益来自控制权市场允许代理人获得的在职消费,还是由于控制权市场不发达,导致控制权私人收益全部被代理人享有,只要有净收益,是否推动股权分置仅仅是一个技术和渠道的问题。这样反思的结果是,目前推出的很多股权分置改革的鼓励措施可能存在针对性较差的弊端,也反映了监管层有点急不可耐的心态。   综合2006年金融管制制度的变迁结果来看,监管制度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道,对完善中央银行体系和加强宏观调控地位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央行体系和地位的建立和提升,使得国内转型经济获得一个加速的机制和动力,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问题仍然存在,或者说本质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个最根本的制度问题是,金融资源的分配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方式。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转型过程中国有产权基础在金融领域里的体现。因为金融资源是由行政手段来分配的,即便是在此基础上有了市场化运行的机制,激励后果也与真正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第二个严重的问题是金融管制强度在国有主体和非国有主体那里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
展开
目录
自序 一、作者告白 作者其人——《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自序 读书和书评——《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自序 抱负与雅量——《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自序 积累和探索——《制度·主体·行为》后记 读书乐,思考亦乐——寄语《中华读书报》“经济书廊”创刊(代序) 理念和追求——《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自序 耕耘和收获——《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自序 二、主编前言 制度变迁与案例研究——《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前言 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2集)》前言 演进社会中的制度设计与实施——《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3辑)》前言 直面现实深度挖掘——《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4集)》前言 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制度变迁——兼论知识生产与案例研究 内外开放与制度变迁——《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前言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经济学——1994》前言 立足本土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学——1998》前言 中国经济学研究:当年评介和30年反思——《中国经济学》(2006)前言 市场化与宏观稳定——《市场化和宏观经济稳定》前言 系统观察认真分析创造特色——《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1集)前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4集)》前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5集)》前言 《天则双周学术讲演系列》前言 三、论著序文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经济学博士论丛》主编评介 博士论文成功的要素和方法——《经济学博士论丛》主编评介 学业成就与治学精神——《中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序 制度分析及其综合——《制度、演化与路径依赖》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议》序 《人民币汇率研究》序 《权力、利益、效率》序 西部开发:大题小做和旧事新办(代序) 历史制度分析的优秀成果——《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序 经济学研究本土化的探索——《观念塑造制度》序 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理论解析 制度分析理论的深入和创新——《制度演化分析导论》序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序 《可转换债券、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序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序 《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2005)》序 《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2006)》序 《陪读日记》序 《普通百姓致富之路》序 借茶论道——《经济学家茶座》卷首语 附录:张曙光主要著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