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央苏区军事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0297
  • 作      者:
    凌步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凌步机,1948年生,江西手都人。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赣州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央苏区史研究。已出版(含合著)的党史著作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中央苏区史》、《血铸赤国》、《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红色赣州》、《岁岁重阳》、《邓小平在赣南》、《毛泽东与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等38部。其中《中央苏区史》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邓小平在赣南》获江西省第七次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与余伯流合作完成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执政的历史经验》被评为优秀等级。1996年获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央苏区军事史》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建立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十年革命斗争史,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年革命武装斗争史。它伴随着中央苏区奠基开创、初步形成、正式建立、鼎盛发展、最终丧失、游击战争六个历史阶段而展开,贯穿中国十年仝地革命斗争历史全过程,波澜壮阔,曲折艰难。《中央苏区军事史》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对中央苏区十年军事斗争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和中央苏区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与发展、军事领导指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苏区战争动员工作的开展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准确的记述,对所涉及的部分重大历史问题,有许多新史料披露和新观点阐述,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在中共苏区军事斗争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热烈讴歌颂扬;对中央苏区十年军事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在中国革命、中国军事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给予了精当的评述。
展开
精彩书摘
    赣西南、闽西古时有少数土著居民。赣南最早的土著居民称“赣巨人”,生活在春秋战国前期。史载秦始皇为统一中国,曾派出大军征伐南越,并派军在赣南梅关筑城戍守。这些远征将士中有些人后来留居赣南。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时,又派出大批人员前来赣西南砍伐良木,不少伐木客亦留居下来。这些人后来成为开发赣西南的先锋。<br>    从公元5世纪前后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及南宋时期,中原战乱频繁,黄河流域大批居民为避战乱,不断举家南徙。其中许多人渡过长江,进入鄱阳湖区,然后顺赣江溯江而上,逐渐南迁至赣南,辟荒定居,建立家园,繁衍后代。据考,赣南的宁都县,是这些南迁居民最早的落脚地、聚居地和繁衍地之一。这些来自中原的南迁居民,不论是秦汉时期的军卒、木客,还是后来为避战乱南迁入赣者,全部被称为“客家人”。这些客家人随着后代繁衍不息,人口日渐增多,为寻辟新的家园,又继续南迁赣南和粤东北各地,还经过赣南石城县和福建宁化县等地向东南发展到闽粤沿海。明清时期,由于沿海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大批居住在闽、粤沿海的客家居民又纷纷北返至赣南及闽、粤、赣边境地区。还有不少人为谋生计,南下向南洋、海外发展。这样就使赣南(包括赣西部分地区)、闽西、粤东北(主要是梅州地区)这一广阔地区成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这一地区的居民,80%以上为客家民系。赣南又被称为“客家摇篮”。
    ……
展开
目录
    引论<br>    第一章 赣西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br>    第一节 赣西南、闽西的自然环境及大革命前后经济社会状况<br>    第二节 赣西南、闽西共产党组织建立和工农革命运动兴起<br>    第三节 赣西南农民武装暴动<br>    第四节 闽西农民武装暴动<br>    第五节 赣西南和闽西地方红军的创建<br>    <br>    第二章 红四军游击赣南闽西开辟新的红色区域<br>    第一节 红四军出击赣南,进军闽西<br>    第二节 红五军井冈山突围游击赣南与红四军会合<br>    <br>    第三章 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br>    第一节 红四军第二次人闽<br>    第二节 红四军党的“七大”召开<br>    第三节 红四军粉碎国民党军“三省会剿<br>    第四节 红四军召开党的“八大”与出击东江<br>    第五节 红四军党的“九大”胜利召开<br>    <br>    第四章 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的组建<br>    第一节 红四军离闽入赣<br>    第二节 红六军的组建与红军赣南“三月分兵<br>    第三节 红二十、二十二、三十五军的组建与八打吉安五打赣州<br>    第四节 闽西地方武装的发展壮大与红九、二十、二十一军的组建<br>    第五节 红四军第三次入闽与红一军团成立<br>    第六节 红五军开辟湘鄂赣边红色区域与红三军团成立<br>    <br>    第五章 红一方面军成立与中央苏区初步形成<br>    第一节 红一军团向南昌推进<br>    第二节 红三军团攻克长沙<br>    第三节 红一方面军的组建<br>    第四节 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br>    第五节 红一军团攻占吉安与中央苏区初步形成<br>    <br>    第六章 中央苏区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br>    第一节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br>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br>    第三节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br>    第四节 中央苏区红军三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意义<br>    第五节 中央苏区反“围剿”期间闽粤赣苏区的军事斗争<br>    <br>    第七章 中央苏区红军巩固发展苏区的斗争<br>    第一节 红军消灭苏区内的反动“土围”“白点<br>    第二节 宁都起义诞生红五军团<br>    第三节 攻打赣州<br>    第四节 红军东路军获漳州大捷<br>    第五节 红军西路军进军赣南西河地区<br>    第六节 水口战役<br>    <br>    第八章 乐宜战役与宁都会议<br>    第一节 水口战役后红军军事决策机制的改变<br>    第二节 乐宜战役<br>    第三节 宁都会议召开<br>    <br>    第九章 中央苏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br>    第一节 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开始第四次军事“围剿<br>    第二节 红一方面军发起建黎泰、金资战役<br>    第三节 周恩来果断决策撤围南丰<br>    第四节 黄陂、草台冈大捷<br>    第五节 中央苏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及意义<br>    <br>    第十章 中央苏区的军事领导体制及武装部队建设<br>    第一节 中央苏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br>    第二节 中央苏区所辖各省军区<br>    第三节 中央苏区主力红军<br>    第四节 中央苏区地方红军<br>    第五节 中央苏区地方群众武装<br>    <br>    第十一章 中央苏区红军党的建设与政治工作<br>    第一节 党对红军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br>    第二节 中央苏区红军党的组织系统<br>    第三节 中央苏区红军党员队伍与基层党支部建设<br>    第四节 中央苏区红军青年工作<br>    第五节 中央苏区红军干部教育<br>    第六节 中央苏区红军政治工作<br>    第七节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br>    <br>    第十二章 中央苏区的战争动员工作<br>    第一节 战争动员体制与法规建设<br>    第二节 政治动员与兵员动员<br>    第三节 财经商贸动员<br>    第四节 交通与邮电通信动员<br>    第五节 军工建设与防空建设<br>    第六节 支前保障<br>    <br>    第十三章 “左”倾军事战略在中央苏区的推行<br>    第一节 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转移至红都瑞金<br>    第二节 “左”倾领导者“分离作战”错误方针的提出<br>    第三节 东方军入闽东征<br>    第四节 红军中央军在抚赣地区日趋被动<br>    <br>    第十四章 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r>    第十五章 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br>    第十六章 中央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