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340002
  • 作      者:
    黄宽重著
  • 出 版 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宽重,1949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日本东洋文库终身海外名誉研究员。长年致力于历史学及人文学之跨领域研究,尤专研宋史,先后发表近百篇论文、四本论文集,以及《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理宗时代的和战、边防与流民》、《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与《宋代的家族与社会》等四本专书;近年亦大力推动唐宋史学界跨朝代国际研究合作。
    曾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国家图书馆”馆长与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讲座教授,与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杰出讲座教授。2006年荣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2007年获“教育部”颁赠教育文化三等奖章,并四度荣获“国科会”优等研究奖助。现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万年讲座教授,受聘担任中兴大学副校长暨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考察了南宁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不能不发展,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之外,接纳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是对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的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由于宋廷充分利用江南丰厚的社会经济资源,作为国防后盾,推动防御策略,确立了背海立国的形势,才能与金、蒙相抗衡,达一百五十余年之久,这些经由宋廷组织、团结、承认、而实质存在的各种民间自卫武力或地方军,不仅与南宋时代的正规军,同时并存,更是支撑南宋政局与赵宋政权相始终的武装力量。然而地方武力自主性强,若任其膨胀、发展,也可能是朝廷的一项威胁,如果有效的掌握,使这些武装力量成为供宋廷驱策的工具而不至成为尾大不掉甚至叛乱、夺权之资,自然是对地方武力倚赖,更殷的南宋朝廷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篇 民间自卫武力
  第五章 两淮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
  七、余论
  两淮山水寨在南宋民间武力中,是具有代表性的武装团体。它是在战火弥漫的环境里,面对敌人侵陵而有家破人亡、丧失田产之虞的两淮百姓,为捍卫家园,选择险峻的山水堡寨作为防卫的据点而组成的武装力量。这些地方武力,仗恃着地利,在金、蒙进犯时,发挥了守卫乡里、巩固疆土的作用,也具有稳定时局的意义;不过,这些民间自卫武力各自独立,自主性强,以致力量分散,难以汇集成集体的抗敌战力。
  根据研究,南宋时代正规军总数约为四十万,末期在两淮驻兵则约十七八万。①这样的兵力仍有难以应付金、蒙之势,因此,积极团结、组训边界的民间武力,使之成为军民联防的力量,共同维护边界的安宁,是势所必须的。宋廷为了凝聚民问武力,协助捍卫乡土,采取种种奖励措施外,更藉由团结编组的方式,将之纳入民兵、保伍或军队等官方所能掌控的不同的体系中,并配合正规军的调度,从事防御任务,成为与南宋相终始的边防重要力量。
  然而两淮百姓长期被征调当差服役,或参与组织训练乃至教阅的活动,不仅有碍农务,更影响生活质量。由于战区生活资源匮乏,需要向外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朝廷能提供资助,则听命于官府,接受领导;反之,地方官苛扰,百姓反感之余,若金人以贸易之利相诱,那么战时相互厮杀的敌人,可能转而为生活资源的提供者或支持者,原先存在的敌我意识,转趋模糊。宋廷疑惧之余,遂加强控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遂时现紧张,影响彼此的互信与互动。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篇 地方军
第一章 广东摧锋军
第二章 福建左翼军
第三章 湖南飞虎军

第二篇 民间自卫武力
第四章 宋廷对民间自卫武力的利用和控制——以镇抚使为例
第五章 两淮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
第六章 茶商武力的发展与演变
第七章 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李全、李璃父子
第八章 山城与水寨的防御功能——以南宋、高丽抗御蒙古的经验为例
结论 南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地方武力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书目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