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军事训练能力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62762
  • 作      者:
    胡利民,翟文江,贺东辉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利民,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训练部副部长。1965年4月出生。l985年国防科技大学雷达与电子对抗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技术运筹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军械工程学院军事装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军事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训练工作,历任院校教务、科研参谋,助理工程师、讲师,基地团站代理副站长、型号任务指挥长,总部机关参谋、副局长,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作战指挥学硕士生导师和军械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军事装备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训练分会副秘书长。<br>    主持和参与10多项科研课题,参加导弹航天试验任务20余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出版有《装备训练学》、《总装部队军事训练概论》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荣立三等功1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作战指挥和战斗力建设需要,对军事训练能力的基本概念、要素构成、指标体系、建设发展、现实应用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有益探索。<br>    本书创新发展和系统提出了训练本领集成和训练力量体现的军事训练能力新概念,深入分析建立了组训能、受训源和训练介场的军事训练能力三要素论,构建了基于条件能力、实现能力、评估能力的军事训练能力体系,实例设计了试验基地军事训练能力指标体系,探讨了军事训练能力建设问题。对于我军作战指挥理论发展、军事训练理论创新和军事训练建设实践,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br>    本书读者对象包括:军事理论研究人员,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组织管理人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br>    进入新世纪,世界军事变革和战争转型加速,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加剧。随着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我国国家利益空间在拓展,除了传统安全威胁,还面临非传统的安全挑战。世界强国军队纷纷把目光聚焦于军事训练转型,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军队建设整体转型。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与战略作用,使得军事训练不仅具有为打赢战争服务的直接功能,而且具有带动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辐射功能,正是提高我军履行使命能力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蕴涵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全面具备与战斗力相适应的军事训练能力。<br>    1.1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br>    军事训练作为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的活动,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军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战备的重要方面,世界各国普遍把军事训练列为战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主要国家军队加速训练转型,我军军事训练处在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的重要阶段,开展军事训练能力问题研究,对于指导军事训练建设和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为:<br>    (1)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有力支撑。军事训练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军事技术以及军队的传统、经验和作战任务等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的变革,对军事训练不断提出新要求,赋予新内容,而军事训练实践又深刻地影响着作战,并促进军事理论的发展。随着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目标的确立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军队的作战样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军事训练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任务更加艰巨。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变化大抓军事训练……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br>    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科学体系,必须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先进的理论为推进训练转变提供牵引和指导。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军事训练发展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我军的军事训练能力与所赋予的军事训练任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训练内容体系与军队任务使命拓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作战训练整体水平与军事斗争准备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训练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与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训练保障条件与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保障的要求不相适应,人才质量与部队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应该讲,在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中,军事训练能力至关重要,必须切实加强军事训练能力建设。<br>    (2)提高我军军事能力的基础工程。军事训练转变,是涉及军队建设全局的战略行为,与经济社会的改革具有相同属性,应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进行顶层设计,从源头上掌控改革进程。提高军队履行使命、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必须站在满足国家安全需求的高度,全面审视和理性设计,统筹考虑战争转型、安全威胁多元化、国家利益空间变化、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现状等诸多因素,保证军队全面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军事训练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核心军事能力;就是增强军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就是以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为前提,积极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不断提高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不只是战争技术条件和战争规模的描述,也是新的战争形态、新的作战思想的概括,这就要求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组织模式必须相应地转变,跟上作战指导的发展。<br>    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战斗力由哪些要素构成,各个作战要素系统内的合成演练如何展开,信息化训练、联合一体化作战训练这些新问题,在传统的训练沙盘上已经难觅踪迹。但我军目前的训练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各信息系统、武器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不强,训练手段落后,官兵信息素质整体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科学把握当前训练的阶段性特征,从能做的事情抓起,找准着力点,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从作战思想、训练理念、内容方法、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能动而科学地实施转变。这既是紧迫的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持续积累能力,渐进式发展。既不能以条件不具备为由消极等靠,也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需要通过军事训练能力问题研究,从能力的角度,以能力为切人点,打牢我军军事能力的基础。<br>    (3)加强军事训练系统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军事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构成和影响因素众多的系统,军事训练发展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从根本上看是军事训练能力不足的问题,军事训练能力影响和制约着训练质量,进而制约着我军战斗力的生成与履行使命的能力。与当前其它行业和领域对其相关能力研究的火热局面相比,我们对军事训练能力研究还比较少,也不够深入与系统。开展对军事训练能力的研究,从能力角度人手,进行军事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科学建立军事训练能力体系,有利于着力破解军事训练基本矛盾,找准破解军事训练基本矛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加强军事训练系统自身能力建设,实现军事训练又好又快发展。<br>    1.2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br>    开展军事训练能力问题研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军事训练理论的创新,对于军事能力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为:<br>    (1)创新发展军事训练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军几十年的军事训练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鲜明特色的军事训练理论体系。但是由手我军军事训练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军事训练的认识和揭示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局限性,理论体系并不十分完善。从能力角度人手,进行对军事训练能力的研究,是我军军事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的需要,是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面系统地将能力与军事训练结合,是能力理论和军事训练理论的交叉融合,既要遵循能力理论的普遍规律,更要符合军事训练理论的特殊规律。通过在军事训练能力本质、特征、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研究上狠下功夫,有利于不断创新军事训练理论体系,切实找准能力理论与军事训练理论的交叉和融合点,能够产生比较科学、系统的军事训练能力理论,以充实完善军事训练理论体系。<br>    军事训练理论来源于军事训练的实践,是对军事训练实践的抽象和概括。反过来,军事训练理论又指导着军事训练的实践,是组织与实施军事训练活动的理论依据。随着军事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军事训练的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新军事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使军事训练活动更加复杂,包含在军事训练过程中的因素和矛盾更加多样化,因而对军事训练的理论指导就显得更加重要。军事训练能力是制约军事训练水平和质量的本质因素,训练能力与训练目标之间的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制约军事训练发展。在军事训练能力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训练能力建设,是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促进军事训练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军队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有效途径。<br>    (2)促进发展军事能力理论。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若从能力的视野看,应具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的能力,“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能力等。这些都对充实完善军事理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于逐步形成军事能力理论提出了新要求。开展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总体思路、理论方法、体系建设等,可以为研究军事能力理论提供依据和借鉴。<br>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br>    在信息化社会,随着人们知识容量的不断扩充,人们越来越关心的是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这便是人们对能力的需求。知识随着人们能力的差异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人们更关注对于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军队对军事训练能力有着一些相关的一般性研究,但尚未见到专门的、系统的军事训练能力研究成果。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br>1.2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br>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br>1.3.1  军事训练基本原理相关研究<br>1.3.2  行业领域能力相关研究<br>1.4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br>1.5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思路<br>第2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基本概念<br>2.1  能力<br>2.1.1  能力的不同界定与理解<br>2.1.2  能力的分类<br>2.1.3  能力的结构<br>2.1.4  能力的本质和特征<br>2.1.5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br>2.2  军事训练能力<br>2.3  军事训练能力特征<br>2.4  本章小结<br>第3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要素构成<br>3.1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确定原则<br>3.1.1  符合要素概念的界定<br>3.1.2  遵循战斗力要素构成原理<br>3.1.3  立足军事训练要素构成<br>3.1.4  体现军事训练能力特征<br>3.2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总体构成<br>3.3  组训能<br>3.3.1  组训能的涵义<br>3.3.2  组训能的质量与数量<br>3.3.3  组训能的特征<br>3.4  受训源<br>3.4.1  受训源的涵义<br>3.4.2  受训源的质量与数量<br>3.4.3  受训源的特征<br>3.5  训练介场<br>3.5.1  训练介场的涵义<br>3.5.2  训练介场的构建<br>3.5.3  训练介场的特征<br>3.6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辩证关系<br>3.6.1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相互作用<br>3.6.2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外部联系<br>3.6.3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运行控制<br>3.6.4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基本规律<br>3.7  本章小结<br>第4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体系构建<br>4.1  军事训练能力的体系结构<br>4.1.1  军事训练条件能力<br>4.1.2  军事训练实现能力<br>4.1.3  军事训练评估能力<br>4.2  军事训练能力的指标设计<br>4.2.1  指标的设计原则<br>4.2.2  指标的确定<br>4.2.3  指标的标度<br>4.2.4  指标的权重<br>4.2.5  指标的设计过程<br>4.3  军事训练能力的评估实施<br>4.3.1  评估的机构组成<br>4.3.2  评估的实施流程<br>4.4  军事训练能力的体系实例<br>4.4.1  试验基地部队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指标体系<br>4.4.2  试验基地教导大队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指标体系<br>4.4.3  试验基地教导大队现代化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br>4.4.4  试验基地测试发射装备训练工作评估指标体系<br>4.4.5  试验基地军事训练能力指标体系<br>4.5  本章小结<br>第5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建设发展<br>5.1  军事训练能力建设的形成过程<br>5.2  军事训练能力的建设要求<br>5.3  军事训练能力的发展途径<br>5.3.1  军事训练理论研究创新<br>5.3.2  军事训练内容体系创新<br>5.3.3  军事训练方法手段创新<br>5.3.4  军事训练机制体制创新<br>5.3.5  提升官兵能力素质<br>5.3.6  加强军事训练保障<br>5.4  本章小结<br>第6章  结论<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